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课题申报

选研究课题建议与文献综述指南

时间:2022-11-07 18:39 所属分类:课题申报 点击次数:

  对社会科学学者而言,科学精神首先是问题意识,就是心中有个疑问:这儿出了什么差错?体现在方法上,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底线,写文章的侧重点可以调整,角度可以调整,但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罔顾事实。社会关怀是积极的批判态度。

  创新意识就是贡献意识,发前人之未发。新,无非三类:新事实、新概念、新方法。具体说,选题时,不妨考虑四个方面。

  一,关于选研究课题的几点建议

  1比别人早半步

  选题最好比别人早半步,不要凑热闹,学术问题成为显学了,热闹了,离它远点。最好是把冷门变成热门。护路不如铺路,铺路不如开路,开路不如架桥。早太多不行,谁也不理你。

  早半步,等你的东西做完了,其他学者跟进的时候你已经可以转移阵地。早半步的好处是可以少做不喜欢的事,比如读文献。做文献综述,老师总说不全,你又不愿意去弄全,觉得很多所谓文献是垃圾。如果你选的题别人还没写出东西,就少了这个麻烦。

  2有比较优势

  无论在哪个领域,都需要注意开拓自己有比较优势的小小阵地。大片的空白地少了,但貌似被完全覆盖的研究领域中仍有很多空白点。因为难所以新的路径似乎少了,其实还有很多,只不过难度更大而已。选题是选竞争对手,不是选战场上的敌人。

  学术界是个复杂的竞技圈,分许多竞技场,诸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每个竞技场分成许多小赛场,例如社会学与政治学;每个小赛场又像举重拳击比赛一样分成许多重量级,例如政治学中的理论研究与国别研究。刚进这个竞技圈的年轻人,往往不能准确判断自己属于哪个小赛场的哪个重量级,但这正是年轻气盛的优点。既然不清楚自己的重量,那就往高处估计,不能妄自菲薄。

  选题要考虑自己三方面的比较优势: 资料、方法、理论。以重要性排序,理论优势最重要,方法优势次之,资料优势末位。然而,以可行度排名,次序恰好相反,资料优势第一。熊景明老师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了解有没有可能找到足够的材料。学术市场意识或生存意识,指的是学术竞争意识;清楚自己的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3可以持续

  课题可持续,就有二次进攻能力。学术成熟的标志是从与他人对话到与自己对话。博士论文是进学术界的敲门砖。但在学术界谋生存求发展,需要二次进攻的能力。

  衡量一个年轻学者跟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学者,最容易观察的指标就是看年轻学者写文章时跟谁对话,资深学者跟谁对话。学术进步的标志是从单纯与他人对话到与包括自己在内的学术共同体对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有持续性的课题,在这个课题上进入了最前沿,保持了最前沿的水平,写文章的时候就是跟自己对话。跟自己对话也很难,超越自我非常难,但总比跟他人对话、超越他人多点乐趣。

  4要有自己的阵地

  在学界开辟站稳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才算谋定了学者的生存。学者的生存,不是仅仅在学术界端稳饭碗,那是谋生意义的生存,不是学者生成自己本质的生存。存在主义哲学有个说法,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每个人先在生物意义上活着,后在不断选择和创造自己个性的过程中形成自己作为人的本质。

  阵地是学术界稀缺的资源,人人明白这个道理,人人有阵地意识,阵地的争夺既公平又激烈。所以,除非是超天才,千万不要在学术界打游击,否则大概率一事无成。必须清楚说明:占领阵地不是犯规抢跑,也不是简单的公平争先,是公平地抢先。学术界是公平竞争的世界,先到者有优势,但先到不意味着站稳脚跟,更不意味着独占。

  二,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

  1尽快开始建设自己的核心文献,也就是与自己的课题最直接相关、最权威的几本书和几十篇文章。

  特别有用的是系统综述自己课题文献的综述文章,这个核心文献涉及自己课题的核心概念和论点。建设自己的文献库,要有品牌意识。原则上,只看同行审稿的权威学术期刊的论文,只看大学出版社和口碑好的商业出版社的专著,不看作者给钱就出书的商业出版社的印刷品,不看教材,不看未发表的学位论文,尤其不看二三流大学的学位论文,不看SSRN上铺天盖地的占位会议论文和工作论文。高被引论文通常值得引用,这样做是相信学术同行的眼光。同行至少不比自己傻,引用是关注和承认,关注和承认是稀缺品。

  作者也分等级,谷歌学术是分辨作者等级的有力助手,很容易查到作者的发表记录、被引用记录。论文多,标题相似,是灌水的标志。多篇论文,参考文献相似,是缺乏创造力的标志。过度自引,过分自荐,是小学者冒充大师的标志。鉴别文献真伪和价值的眼光,归根结底来自自知。自知,一是知道自己的见解,知道自己有什么;二是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缺什么。

  2学会寻章摘句,知道到哪里寻,怎样摘,怎样把零零散散的说法编织成研究前沿。

  文献,一要读懂,需要用心;二要窖藏,需要耐心;三要遗忘,需要宽心。前互联网时代,可以读到的,少数值得读;值得读的,极少数值得细读。学者可以凭一己之力筛选、细读,所以寻章摘句是不良学风。互联网时代,可以读到的,极少数值得读;值得读的,极少数值得细读,但这极少数,学者凭一己之力筛选不出来,更读不完。寻章摘句不仅是真功夫,而且是在学术界生存的唯一正道。

  谷歌学术是做文献综述的利器,能把耗时耗力伤神伤心的文献综述变成精准打击的智力比赛。快速检索目标刊物的20年纪录,估计文章与刊物的拟合度,不费多少周折,就能找到名牌学者在顶级刊物发表的高引用论文。找到了,路就通了。追溯以往,看这篇文章引用的论文;追踪进展,看引用这篇论文的论文。网上资源过多过杂,要围绕自己的研究兴趣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献资料库,它首先是个文献目录文本,其次是重要文章的电子版。记忆力很重要,但靠天赋;判断力更重要,靠训练。

  3为写而读是不二法门。

  以我思我想为中心,听从维达夫斯基(Aaron Wil-davsky)的忠告,为写而读(read to write)。为写而读,先体后用,宁晚毋早。学习阶段,准备博士资格考试,只是了解文献,观其大略就足够了。使用文献,是批判文献,证明自己超越了文献,这时要刨根问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掂量文献的轻重,发现文献的漏洞和空白。我补六经,六经注我。先有我,后有注。文献综述与研究写作,都必要,不必硬分先后。

  不过,我的体会是,文献综述宁晚毋早。做得太早,可能出现两个问题。读到好论文,信心受打击,可能压抑甚至窒息原创的种子。读到坏论文,如果分辨能力不够强,可能把垃圾当宝藏,宝贵的记忆变成了垃圾箱;如果分辨能力足够强,可能误以为学界不过尔尔,助长自负,小看天下英雄。

  4引用文献要公平大度。

  文献综述是既准确又大度地寻章摘句:准确是科学,大度是艺术。引用文献时,要公平积极地讲足其他学者的贡献,严肃认真地与他们争论。

  争论,是有凭有据,有理论有分析,不是强词夺理的争辩,也不是各说各话,是有建设意义的对话,同时是自己新观点的有力呈现。对同辈人中意见相近的同行表示认可,标志语词是“发现”“指出”“观察到”。准确充分肯定这些同行的贡献,宁可偏多肯定,绝不贬抑半分。

  5六经注我

  做文献综述是六经注我,主次分明,先后分明。主和先是我,次和后是注。创新是体,文献是用。先有体,后有用。在顶级刊物的论文中,也许能找到前沿问题,但很难找到空白和漏洞,越看越没自信。不如抓住自己有兴趣也有新材料的课题,直接做自己的研究。

  最后,提醒一句,有些文献综述指南,洋洋洒洒,总结出若干条,是纸上谈兵的学院派教条,特点是想得到,说得到,做不到。这类文章是有意无意的骗局,欺人,自欺,自欺欺人。会使这些招数的,是在实践中学会的;不会,靠读这类文章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