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论文发表

常见的论文退稿意见分析

时间:2022-07-13 22:02 所属分类:论文发表 点击次数:

  在众多的投稿论文中,能够让期刊编辑给出返修意见并最终得以录用的情况少之又少。据统计,我国许多核心期刊的录用率在30%以下,甚至有些期刊的录用率在1%以下[1];亦有学者曾对国外SCI期刊稿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录用率为26.64%[2]。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退稿已成为学者投稿之后的一种常态。那么,文章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会导致其在初审阶段即被退稿呢?为了探究此问题,本文选取了权威期刊《编辑学报》刊出的10篇文章的退稿意见,尝试从中析出期刊编辑对投稿论文给出退稿意见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作者在投稿、审核阶段能够走得更远,提升论文录用、出刊的几率提供借鉴。

  一、退稿论文及审稿结论示例
 

  二、退稿意见的三个层面分析

  (一)政策性导向

  “学术研究无禁区,但新闻出版有纪律。”[3]政治因素在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影响较为突出,例如政府出台了一项新政策、提出了一个新规定,便有可能影响到一些稿件的审核及录用取向,而若作者未能意识到其文章的写作方向与出台的政策规定是相悖的话,那么其文章就很有可能在初审即被毙。如上述退稿论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其在文中“仍在渲染唯SCI论、唯指标论”,同样的,在《科技期刊综合评价相关问题研究》中,作者在针对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应对方法时,“仍未摆脱指标论的影响”。很显然,这样的文章是与国家出台的政策规定对着干的。因为在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亦明确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又如,《破除“SCI至上”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转型探究》一文中作者所提出的解决对策为“赋予科技期刊独立法人地位”,但早在2012年的相关政策文件中便提出“拥有独立法人的是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而不是科技期刊。所以,“这一‘对策’与2012年政策文件精神不符”亦成为该文的退稿意见之一。综上,在已有此类政策规定的背景下,与其存在冲突的文章必然会在初审阶段便被退稿,因此,作者在写作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所在领域内的最新政策动态,牢固树立导向意识,避免“踩雷”,尽可能地避免因类似的问题而导致自己的论文在初审阶段即不过关。

  (二)客观与真实

  首先,这里的“客观”是指文章观点性结论是经过一系列客观论证的过程而得出,而非基于作者的个人主观意向和论述便直接给出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因为论文写作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最忌先入为主地表达自己,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普通作者而言。而此客观中立的写作立场亦在上述退稿意见中得到了印证。在上述10篇退稿意见中,有4篇都提及了关于文章论证不足的情况,如:《关于中英文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退稿意见提到“‘回答’全是‘我认为’,缺乏权威性依据的论证”;《学术期刊之众包同行评审模式研究》退稿意见提到“作者尽管是在介绍的同时,进行了几次分析,但有一个关键问题:结论缺乏科学性,仅仅是‘少量的数据’或者是作者或其他作者的想当然,特别是没有从学术出版的本质属性角度来分析论证”;《科技期刊综合评价相关问题研究》的退稿意见亦给出“本研究的论述主观性、片面性太强,不能让人信服”的评价;《“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特征分析及发展建议》的退稿意见提到该文“观点比较偏颇,论述缺乏说服力”。

  其次,这里的“真实”是指符合现实实际、统计数据可信。但不少作者在论文写作中,或是为了刻意向自己的结论靠拢,或是认知、操作上存在局限,总会出现脱离实际、数据存疑的情况,这在上述10篇退稿意见中,9篇都提到了与脱离实际、数据存疑的意见,下面将略举一二。如:文章《科技学术期刊编辑校对流程的合并拆分优化——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例》中提出合并编辑与校对两个相对独立环节的“优化流程”,“违背了编辑加工后的文稿应“齐清定”后才发排的原则”。《我国期刊编辑发表科技论文情况分析及启示》中,作者“选择万方数据库,通过作者单位中含有‘编辑部’或‘期刊社’或‘期刊中心’或‘期刊部’的近五年(2016~2020)的北大核心库的论文,删除通知、资讯、导读等非学术论文,以及编辑采访报道类论文”,“经过检索,近五年我国期刊编辑共发表科技论文5238篇”,上述这种数据统计的方式也是作者在日常审稿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类问题,即统计数据的来源缺乏一定标准,单一数据平台并不能囊括关于研究主题所有层面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收集难免令人质疑,而关于这篇文章的,期刊编辑也给出了“许多期刊编辑发表的论文,其作者单位中并不包括本文作者所列出的用于检索的这几个词,难道这些论文就不是期刊编辑发表的了吗?”的退稿建议。

  (三)文题与价值

  从目前所收集的10份退稿意见来看,有7篇都从“文题与价值”层面提出了退稿意见。

  首先,就“文题”层面而言,更倾向于文章的逻辑,即文章题目与正文内容是否契合。不过,从现有的几篇退稿意见来看,存在文题偏离的情况亦成为退稿的缘由之一。如《破除“SCI至上”背景下中国科技期刊管理体制转型探究》的“题名说探究‘管理体制转型’,但正文中谈的是‘办刊路径’,与管理体制没有什么关系”;又如《科技学术期刊编辑校对流程的合并拆分优化——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例》的“主题是编辑校对流程的合并拆分优化,但是全文也仅有第2章用了约2页的篇幅对此进行了介绍,前后3页多为铺垫,大部分内容与主题相关性不高”。此类文题偏离的文章,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文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存在欠缺;另一方面,需对文章选题或是具体内容做出较大调整,而如此较大的修改工作量,对作者来说是一种考验,对编辑来说,作者的修改效果亦存在一定的未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期刊编辑对此类稿件更倾向于做退稿处理。

  其次,就“价值”层面而言,主要指文章选题的价值,即研究论文对社会发展、行业领域是否有用,对自己的学科或者对研究的某一个具体问题是否有用,如果不能体现出其研究价值,那么论文亦难入期刊编辑法眼,面临被毙掉的风险。如《科技学术期刊编辑校对流程的合并拆分优化——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例》一文,期刊编辑认为该文作者“提出的编校合一(在校样上由多人进行编辑加工)方法并不具有普适性,对同人的借鉴意义不大”,便给出了“建议退稿”的审稿结论。又如《2017~2020年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大赛获奖选手调查》这篇文章,仅从此题目来看,似乎只是做了一项调查,而对于其为什么做调查并未予以明确呈现,而期刊编辑亦给出了“为什么要对获奖选手进行调查?调查了什么内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何在?这些问题在题名中没有得到界定和反映”的退稿意见。在此之前,在笔者之前的文章《什么样的标题更易发表?——C刊《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最新刊文标题分析》中亦曾提到“用字考究,展示论文价值”的标题更容易发表,这也似乎可以从侧面印证了该观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以上三个层面的内容,在旁观者看来或许是一些“低级错误”,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自己在写论文时,也有很大几率在不知不觉中坠入上述陷阱之中。因此,建议作者在论文写作之前、写作之中、完稿之后都能从这三个层面再审视一遍自己的论文,以避免因不必要的错误而错过论文初审。

  参考文献:

  [1]俞立平.人文社科“四唯”关系分析、危害比较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01):53-61.

  [2]范爱红,管翠中,曾晓牧.英文科技期刊办刊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出版科学,2018(04):56-61.

  [3]库文妍,邱之伟.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初审要点——兼论编辑素养提升[J].今传媒,2021(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