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策略

时间:2023-02-28 01:2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经说过:“课堂理答在教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理答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但学生的课堂表现千姿百态,语文教师常常遭遇诸多课堂矛盾。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有哪些具体的理答策略?下面,笔者就此做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策略

  一、激活思维,融解“霜冻”

  所谓“霜冻”就是指在课堂中,学生思维出现卡壳、空白。当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沉着应对,抓住机会,唤醒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

  [ 策略 1] 提示方法,拨云见日。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学生听后,一片茫然,无言以对。教师没有进行批评,而是在理解词句的方法上予以提醒:“你们在电视上或者生活中,看过别人划船吗?”学生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只要船桨在水里一划,水面就会荡起一圈圈的波纹。可是,课文里说‘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就有矛盾了。所以,不能用‘划’字。”教师继续点拨:“还有别的方法理解吗?”学生思考片刻,应答:“可以联系上文‘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镜子的表面很光滑,所以,这儿用‘滑’字比较好。”……教师机智的提醒,不仅拨开了学生面前的“云雾”,使他们在交流与分享中变得细致而又深入,而且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就是智慧理答的魅力!

  [ 策略 2] 机智转问,点石成金。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课堂理答堪称典范。执教《长相思》时,王老师提出:“作者身在哪里?”一位学生回答后,王老师又问其他学生:“继续说,身在哪?”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个话题,可是这两个学生的思维都僵在了“山海关”动不了。针对学生思维出现的“冷冻”现象,王老师马上转问:“那么,山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这一缕缕“及时的阳光”一下子“解冻”了学生的思路,课堂出现新的转机。

  二、巧妙引导,拉回“跑题”

  课堂上出现一些“跑题”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埋怨、责怪,而应当调整教学思路,巧妙引导,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轨道。

  [ 策略 1] 幽默理答,化解尴尬。学生上课偶尔精神不佳,开小差,是情有可原的,教师如能抓住这个时机,来一个宽容的幽默理答,不仅会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更加喜欢你。例如,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当学完写孔隙这一段,进入了描写内洞内容的学习时,笔者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谁来谈谈你的看法?”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孔隙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擦伤额角……’”明明在讲内洞,他却在讲读孔隙的感受,但笔者没有生气,只是拍拍他的肩膀,幽默地说:“看来,你是被卡在孔隙之中,出不来了,谁来帮帮他?”这样一句话,既点出这位同学的问题所在,提醒他应注意教师所问的问题,也为课堂教学注入快乐元素,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 策略 2] 目标导航,步步为营。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少年闰土》,有位学生提出:“跳鱼儿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这个问题和课文的主旨毫不相干。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可能会这样处理:“你提的问题跟我们学习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你可以课后查找资料解决。”可是,钱老师却非常敏锐捕捉到了这个临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及时进行了引导:“跳鱼儿,有两只脚,你们谁看过?”学生都回答没看过,钱老师马上追问:“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跳鱼,这说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虽然学生的问题偏离了教学的方向,但钱老师却能围绕教学目标,巧妙地为学生点明方向,将学生导向正确的航路,使学生对少年闰土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耐心询问,应对“刺头”

  在班级中,往往有一部分学生思维特别活跃,观察非常敏锐。他们有时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给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很多教师称他们为“刺头”。如果我们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这些“刺头”提出来的问题,肯定会浇灭他们的热情,掐断创新的好苗子。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夏夜多美》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两位小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下,分角色朗读睡莲与蚂蚁间的对话 ) 这时,有一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小蚂蚁不可能掉到水池中央!”教师的脸上掠过一丝愠色,但是她马上平静下来,微笑地看着学生,问道:“你从哪看到蚂蚁掉在水池中央的?”“我在图上看到的。”小朋友说。“哦?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老师,你看,图里面的水草在水池中间,小蚂蚁本来在岸上,怎么会掉到这么远的地方呢?”教师摸着这位学生的小脑袋赞叹道:“你的小眼睛可真亮,找出了编辑叔叔阿姨疏忽的问题,老师特别喜欢你!”这个小朋友别提有多高兴了。请这个小朋友坐下后,这位教师又说:“我们大家现在就是一个能干的小编辑,我们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小组商量商量!”( 学生激烈地讨论起来……)

  蚂蚁会不会掉到水池中央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给了学生大胆质疑的机会,“助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与此同时,教师还运用了追问和转问的理答策略,使课堂生成美丽的教学资源。

  [ 策略 1] 无声鼓励,静心倾听。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课堂教学自然而然要进入互相评价的环节,可是这位小朋友却站起来提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此时,教师没有发怒,也没有排斥这突如其来的“杂音”,而是微笑地看着他,这种无声的理答,给了学生充分的安全感,让他能够很愉悦地倾诉自己的看法。

  [ 策略 2] 刨根问底,一探究竟。“你从哪看到蚂蚁掉在水池中央的?”这样的理答,在课堂教学中上是最平常不过了,可是此时,它却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它还巧妙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程。而且,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哦?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这样的刨根问底,激起了学生将内心知识与大家分享的愿望,搭建了深究问题的平台。

  教学过程中的瞬间性很难分析和预测,整个课堂充满了偶然性,学生们的表现五花八门,我们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潜心研究课堂理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化解课堂难题,就会生成没有预约的精彩。这样不但会让语文课堂彰显一股张力,更会渲染一种思考、对话与民主的课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