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经济论文

资本金融化的影响及启示

时间:2023-07-02 18:25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指出,随着虚拟资本日益表现为代替实体资本行使货币职能,社会财富形式也必将表现为以有价证券为代表的虚拟资本的积累扩张,资本主义社会活动也日益呈现为单一金融投资活动。如今资本金融化程度虽远超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但其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这就为通过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梳理资本金融化的产生条件和现实影响,进一步发展并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经验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资本金融化;虚拟资本;马克思主义

  一、资本金融化的产生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支付职能逐渐被无实际价值的纸质票据所取代,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流通工具。资本开始以一种脱离实体资本和货币的变化趋势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活动中。虚拟资本由此诞生,虚拟资本是在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以有价证券为主要载体,以货币符号为主要表现的资本形态。资本脱离实体化向虚拟化的转变过程,是以资本更加高效迅速地占有更多剩余价值为内生动力,以资本财富积累为价值追求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工细化、信用交易完善、法律制度健全不断强化。这一趋势也表明以自行增殖为深层动因驱使的货币资本,逐渐以脱离实体货币的载体为路径,以更加彻底的虚拟化和符号化来实现资本的急剧积累和扩张。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规模增长日益呈现为虚拟财富规模的增长,加之虚拟资本自发运动所形成的特有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的出现,为以经营票据等虚拟资本的货币资本家代表的金融资本提供了增殖条件。同时为日后金融资本逐渐支配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依附而导致的金融资本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金融化趋势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资本金融化的特征表现

  资本金融化过程及其结果虽然改变了原有社会资本和社会形态的存在方式,但在资本内在逻辑的驱使下资本金融化后的资本和整个社会价值追求仍然是以资本增殖为追求目标。只是相较于资本金融化之前的资本形式倾向于产业资本来看,金融化后的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越发呈现出追求虚拟经济利润和脱离实体经济的特征。这一系列特征,也是当下金融化后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和运行逻辑。

  (一)追逐虚拟利润的特征表现

  金融化资本由于表现为只对于货币自身价值增殖的实现,因此金融资本需要不断重复货币在质上的归复和在量上的增长。“在英国,正在发生追加财富的不断积累,其趋势是最终采取货币形式。但是,在获得货币的愿望之后,下一个迫切的愿望是,按照某种会带来利息或利润的投资方法,再把货币投放出去,因为,作为货币的货币是什么也生不出来的。”[1]468以银行为主的货币经营业为尽可能多地获取更多更丰富的金融利润,利用其在信用制度的独特优势创新出更多的金融交易衍生品,投入到金融市场从而吸引更多人进行投资。如同产业部门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商品来在市场上销售一样,只不过金融资本利用更加直接便利的方式获取资本增殖。随着越来越多产业资本成为金融资本涌入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使得资本的获取成本下降,金融资本的投机行为也变得更加疯狂。马克思曾经做过生动的比喻:“资本便宜会助长投机,就像牛肉和啤酒便宜会鼓励人们贪食嗜酒一样。”[1]

  (二)脱离实体经济的特征表现

  在资本主义早期自由竞争阶段资本是与产业部门紧密相连的。通过进入产业部门,作为生产行为的参与方从中获取利润。在这一阶段资本主要表现为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是必须要依附于产业部门生产活动才能不断发展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发展,物质资料不断丰富,特别是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原来需要依附于产业部门才能实现资本增殖的货币资本,开始将目光投向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额利润的金融市场。“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2]由于虚拟资本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和独特作用,自然地延伸出了独立于产业活动的市场交易体系,使其能够不依托于产业部门的物质商品交换过程,而仅以虚拟资本为交易商品的流通转让实现价值增殖。

  资本金融化证明,传统的工业或商业资本这种通过生产而实现资本积累的形式不过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所进行的必要的积累方式,当原先的工业资本或商业资本积累到一定体量,即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方式,而仅仅通过金融市场交易实现收益时,资本就会自然而然地向金融资本方向进行转变。其原因在于资本家并不需要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能获得远高于原来生产所带来的利润,从资本的逐利性来看,这是再适合不过的资本形式了。

  三、资本过度金融化对经济社会的危害

  过度金融化首先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这一现象改变了资本主义原来以产业部门生产为主要的实体经济结构,开始侧重于以金融部门投机为主要的虚拟经济结构,从而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呈现出虚拟化和泡沫化特点,增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不确定性。其次是在社会结构方面,由于经济结构日益朝着有利于金融部门和金融资本的方向发展,金融部门及其资本所有者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即投资是财富增加的主要方式。这势必会导致社会上出现过度追求虚拟经济和金融增殖的现象,整个社会受虚拟经济的驱使日益加重。

  (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发展

  资本过度金融化意味着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由原来的以产业资本为中心的商品生产经济活动,转变为以金融资本为中心的金融投机经济活动。当物质资料积累和生产达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社会上的资本从依靠和服务于社会生产,开始纷纷涌向利润率远高于产业部门的金融部门。马克思指出:“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货币资本家阶級也增长起来,第一,退出营业的资本家即食利者的人数和财富增加了;第二,信用制度更发展了,因此,银行家、货币贷放者、金融家等等的人数也增加了。”[1]577-578金融部门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资本投入,反观产业部门因为资本的流入减少,投资周期长,投资利润下降,从事生产活动的雇佣工人和资本家日益减少,从而导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逐渐衰退,社会生产的发展遭遇严重破坏,一些行业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开始出现。

  整个社会的实体经济并没有因为金融资本和金融部门的壮大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反正在日渐萎缩,这是资本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特有现象。同时由于金融资本和金融部门的进一步壮大,金融部门作为原先服务于产业生产的部门,开始与产业部门形成对立关系,“银行家把借贷货币资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致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相对立。”[1]453并且由于虚拟资本的应用扩大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变动,社会生产关系也必然发生改变,原本以实际物质产品为主要表现的现实价格和要素形式彻底颠倒为虚拟价格和要素。“一切都以颠倒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在这个纸券的世界里,在任何地方显现出来的都不是现实价格和它的现实要素,而只是金银条块、硬币、银行券、汇票、有价证券。”[1]555实体经济的衰落,物质财富的减少,在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各个形式的资本开始更加迅速地倒向有利于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的方向。剥削劳工的目的和形式已经脱离了获取工业生产层面的剩余价值这一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更倾向于获取股票、债券等代表工业生产所有权凭证的虚拟价值增殖活动。

  (二)增强了经济危机的不确定性

  实体经济所带来的社会物质财富是支撑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可由于资本为更快、更多地实现自身增殖,使得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再依靠现实的物质财富,而只是开始依靠具有高流动性、高利润率的金融市场上的虚拟财富的增殖。从而营造出一种经济蓬勃发展、投机机会爆棚的虚假现象。原有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不平衡不协调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变成由虚拟经济本身由于金融产品和信用制度的系统性风险或者是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为主要原因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仅表现为一种完全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为。资本金融化的程度越深,金融资本在整个社会所占据和影响的范围越广。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货币危机——与现实危机相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表现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1]572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无法调和的矛盾,使其无法深刻反省资本过度金融化暴露出的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反而资本为实现增值的根本目的,开始自发地将金融及其衍生品范围由过去的金融机构扩大到社会上的普通人群。这也就意味着原本已经被过度利用而又脆弱的金融工具和信用体系的不确定因素在进一步加深。

  (三)扭曲了正常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追求

  事实上资本金融化所带来的问题绝不止于物质层面,更主要的是对整个社会集体心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影响通常是更恶劣的。随着新自由主义革命之后的证券交易个人化和普遍化,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不再将劳动作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是更加倾向于金融所带来的短时间内的高收益。“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各种不同的人手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1]533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和追求导向变得开始以金融数字的涨幅作为自己的价值体现和需求,只要股票市场或者其他投资市场上仍然有利可图,所有人仍然会对宏观市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四、对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启示

  金融部门利用自身在金融市场上的独特优势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大肆攫取金融利润。而普通民众由于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普通民众日常收入、消费贷款及保险都由金融部门所掌握。广大劳动者的收入由于加入保险形成资本社会化,又满足了金融资本从中获取利润的需要。这就导致在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中,普通民众和金融部门管理者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更加悬殊,社会分化更加突出。

  (一)必须坚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在充分利用和调动资本对于经济社会建设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警惕资本本性可能造成的资本无序扩张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繁荣稳定带来的不良影响。资本的过度扩张、无序扩张会成为市场经济行为中固有的各类风险因素的催化剂,增加经济社会出现重大风险的可能性。同时从资本主义金融化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来看,资本的过度扩张、无序扩张极易导致形成垄断行业,从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因此,必须要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完善资本监督和反垄断管理机制,确保资本能够在合理的经济领域范围内有序发展。

  (二)必须坚持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

  资本金融化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空心化以及由于实体经济萎靡和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所引发的经济危机证明,金融资本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决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沉溺于资本虚拟增殖的幻想中。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也是财富之源。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着力发展好实体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将加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一基调始终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引导和加大金融资本向中小微企业及重点行业领域内的企业倾斜与扶持力度,为实体经济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促使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职职责,确保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三)必须坚持资本服务于人民群众

  我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目标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发展资本市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要坚决防止少数人利用资本违规做出“造富”行为。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体系,引导资本市場合理、合规发展,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