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科技论文

虚拟现实技术与非遗手工文化结合

时间:2022-06-22 09:49 所属分类:科技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手工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辈传统技法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蕴含这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的工艺。对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近年一直广受关注。本文从现代虚拟现实技术入手,将现代科技与文物保护结合起来,加强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帮助其传承与发展。希望能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加强人们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视。

  关键词:虚拟现实;非遗文化;传承

  传统技艺是由我们祖先一辈辈积淀流传至今的,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生产技术,它富含民众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代表着技艺的精华,是当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社会和技术的深刻变革,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发生深远变化,传承人高龄化严重、传承观念因循守旧、传承队伍后继无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以往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基本上停留在对制作工艺的拍照、记录、物品收藏等工作层面上,这种以文字、录音和图像为主的传统保护手段,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技术的限制,这些手段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其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因而,基于对非遗手工文化的保护,联想到了当今的虚拟现实技术,与之相结合,以一种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来进行保护和传承。

  一、非遗手工文化的现状

  民间手工艺文化的传承是时间上的纵向延续。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主要是靠着人与人之间师徒传授和专业团队进行交流,这种传播方式范围小,传播的效果也是不尽人意。传授者在传授过程中注重把艺术、技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学习者接受的知识全面而实用。

  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非遗传统手工艺从业者人数急剧下降,并且呈现老年化的趋势,老一代传承者的最大特点就是基本功扎实,技艺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新鲜事物的出现,慢慢占据了人们的视线,从而忽略了传统手工艺,甚至失去了了解兴趣,导致了非遗传统手工文化的逐渐消失。再加上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冲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这个巨大的冲击,非遗手工文化也失去了原有的社会环境。这个更加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

  二、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的物体,也可以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因为这些现象不是我们直接所能看到的,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来的现实中的世界,故称为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用户可以在虚拟现实世界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受,其模拟环境的真实性与现实世界难辨真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虚拟现实具有一切人类所拥有的感知功能,比如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系统;最后,它具有超强的仿真系统,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使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意操作并且得到环境最真实的反馈。正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存在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等特征使它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三、如何将虚拟现实技术与非遗手工文化结合

  虚拟现实技术涉及学科众多,应用领域广泛,系统种类繁杂,这是由其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应用需求决定的。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对虚拟现实技术做出不同分类。但对于非遗手工文化的传承,我们可以考虑到虚拟现实技术里的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分为非交互式体验、人——虚拟环境交互式体验和群体——虚拟环境交互式体验等几类。该角度强调用户与设备的交互体验,相比之下,非交互式体验中的用户更为被动,所体验内容均为提前规划好的,即便允许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场景数据的调度,也仍没有实质性交互行为,如场景漫游等,用户几乎全程无事可做;而在人——虚拟环境交互式体验系统中,用户则可用过诸如数据手套,数字手术刀等的设备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如驾驶战斗机模拟器等,此时的用户可感知虚拟环境的变化,进而也就能产生在相应现实世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感受。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虚拟现实的几个特征来考虑,

  1、环境与沉浸性结合

  沉浸性是虛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取决于用户的感知系统,当使用者感知到虚拟世界的刺激时,包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感知等,便会产生思维共鸣,造成心理沉浸,感觉如同进入真实世界。那么我们可以将非遗手工艺的环境导入其中,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体验那种传统环境

  2、手工操作和交互性结合

  交互性是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使用者进入虚拟空间,相应的技术让使用者跟环境产生相互作用,当使用者进行某种操作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做出某种反应。将传统手工艺的一些技术以及操作导入其中,让人们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下去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领略其中的魅力。

  3、体验和多感知性结合

  多感知性表示计算机技术应该拥有很多感知方式,比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几种。就传统手工艺来说,我们可以将画面与触觉相结合,体会手工操作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四、虚拟现实技术面临的挑战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手工文化中并没有普及。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展现手工技艺的挑战,二是技术本身的不足。针对第一个问题,由于手工艺文化的多种多样及其复杂性,所以不可能完全一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来,并且记录形式也是靠视频形式。针对第二个问题,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还停留在小规模生产的程度,建设成本高,质量方面缺乏监管。技术本身存在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缺乏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属性。

  五、总结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丰富多彩的世界。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大众更直观地理解和认识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促使了人们观念的革新,打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推动了人类的发展空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人淡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临灭绝甚至所有权流失的境地,再加上传统保护宣传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进行拯救显得尤为迫切。虚拟现实技术的成功案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国内,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利用先进技术保护我们的文化,使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力求达到保护中有发展,发展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国际上,我们要始终坚持政治独立、领土完整、文化主权不容侵犯,促使伟大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