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文艺论文

浅谈西方绘画不同时代的变化

时间:2023-03-25 17:19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整篇文章从经典的古希腊罗马美术、神性的中世纪美术、充满人性的中世纪美术、传统的19世纪绘画、喧闹的现代与后现代美术六个方面对西方画论进行阐述。通过具体的画家及作品进行举例论证,将西方画论进行了一个较为明晰的梳理。

  关键词:美术;绘画;主题

  一、经典的尺度:古希腊罗马美术

  古希腊艺术是关于人和社会组织的艺术。即使是神也是人的化身,它有别于埃及等东方,附属于宗教礼仪和帝王陵墓的艺术。因此,在展示人物形象的同时,倾注了从理想主义到自然主义的现实主观。尤其到了罗马时代,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倾向更加明显,这是由于罗马更注重实用观念的驱使。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绘世界艺术提供了一个古典的范式。“古典”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准,尤其为15世纪的西方艺术世界提供了一个典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的古典美术的不同艺术形式成为后世复兴文化运动的尺度与准则。

  古罗马的绘画艺术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是综合多种因素发展起来的,早期古罗马绘画受伊特鲁里亚绘画艺术的影响。十分幸运的是有几幅伊特鲁里亚的墓室壁画被保存下来,约公元前540年塔奎尼亚公牛墓室中有一幅描绘《阿克琉斯伏击特洛伊罗斯》的壁画,壁画中选择了一个较为紧张的伏击场面,阿克琉斯在画面的左边,伏埋伏在一个喷泉的后面,特洛伊罗斯骑着高大的马手持武器向喷泉方向走去。画法随意并显幼稚,没有合适的比例关系,二维平面构图的结构,尽管主题内容是希腊神话,但绘画形式上却少有希腊瓶画中同样题材的严谨和适度的比例关系。

  二、神性的统治:中世纪美术

  西方中世纪美术演变,似乎并没有按照古代传统的美术形态延续。由于宗教的原因,人物形象被压抑,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退回到“正面律”的造型时期中,绘画更是如此。本来在古罗马时期,艺术家对透视问题有了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正朝着突破“正面律”的形式方向迈进,人物的动态也从雕刻的语言中吸取了有效的方式,正在摆脱僵直的造型形式。然而,宗教的因素,使本该向用成熟的技法和观念绘画演进。到了中世纪末,世俗性的题材频繁的出现在建筑中,甚至在教堂里也有很多的世俗性的因素,他们说明了中世纪晚期,宗教已经不可能在绘画中完全统治人的意识,人们对古典美术感性的追求已成为自觉。[1]在描绘神性的同时,也在刻画人性。风景的因素在画面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明了人对自然的理解。神性,人性和自然三维一体的在中世纪末期得到了应有的表现。

  这个时期因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盛行,一批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宗教性质的壁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开创了文艺复兴先河的伟大画家乔托,他在绘画中展现出更多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创作出了诸如《光荣的圣母》、《最后的审判》等一系列的宗教作品。这种世俗性题材在14世纪初有足够的发展,这是因为虔诚的修士们有时也得为世俗的要求做一些让步。

  三、人性的自觉:中世纪美术

  文艺复兴的美术是欧洲艺术最富有意义的重大转折时期,他复兴了美术更是发了绘画和雕刻,尤其是绘画远远超过以前的任何时代。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完成了对空间的征服,集大成者达·芬奇将三维透视、色彩透视、解剖学、明暗光影推向了高峰,尽善尽美的把古典的传统美术人性化、审美化和世俗化,建立了后世美术的法则与美学标准,成为西方美术史典范,包括后印象绘画都可以找到其影响的痕迹。16世纪末的风格主义十分盛行,佛罗伦萨和罗马成了风格主义的主要地区。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大师,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羅和拉斐尔。正是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开启了文艺复兴美术鼎盛而辉煌的伟大时代。

  四、多元的时代:17至18世纪美术

  十七十八世纪是西方美术发展的转型时期,而就在这一时期传承和孕育了多种艺术流派。风格主义、卡拉瓦乔的写实主义,卡拉奇兄弟的学院派和古典主义、鲁本斯为代表的巴洛克风格、布歇为代表的罗可可风格以及大卫的新古典主义的萌芽等,构成了这个时期丰富多彩的局面。可以说在这些流派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并行不驳的多元化形式。美术中心也开始由意大利悄然向法国巴黎转移,古典主义者普桑和洛兰的出现也预示了这种中心的转移信号。路易十四的“伟大的风格”,而导致“路易十五风格”,洛可可风格以法国为中心辐射欧洲诸多国家,实际上一个潜在的艺术中心在法国形成。19世纪的法国正式取代了意大利的艺术中心地位,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仍然在继续,多元的画派基本上是在前面的传统的基础上变异或改变而形成的新的流派。

  五、最后的传统:19世纪绘画

  19世纪西方美术形成两大趋势:继承传统和背离传统。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写实主义、以及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后印象绘画等,都有继承传统的因素和背离传统的因素,只有在继承和背离传统美术形态的方式中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美术流派或美术形态,依然在依赖传统的路径中,尤其是对色彩、光和物体的结合中走向视觉的感性、科学的理性,以及作为人的情感因素本质的探索,对色彩和光本身来讲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在重大题材神话和历史叙事逐渐被淡化,现实生活等细微的琐事成为美术表现的对象。美术主题这一演变的结果,导致了美术本体的变化,美术的形式最终变为开放式的结构。绘画技巧从一般的写实走向极端写实,导致传统造型的忽视,严谨的传统造型体系被洞开,美术的探索向内部的结构形式展开,结构成为了绘画本质意义在表现,塞尚无疑是其代表。科学理性的探索,冷峻的思考也给象征主义留下来极大的空间,高更色彩的象征性和对人的终极问题的思考,隐喻性和神秘性将美术主题引向形而上。主题让位于情绪的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才得到了最充分的释放,色彩表现和光的形体结合的真实视觉感受,转向对情绪的强烈表现,色彩作为直接对情感的表现,凡·高使情感在美术的表达中给予最大的自由,对话空间的重新解释以及受到东方美术的影响。

  六、喧闹的现代与后现代美术

  20世纪的西方艺术形态非常复杂,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夹杂一起,以致相互包梳理困难。反审美或非审美以及审丑成为现代与后现代艺术的复杂特征,由于这一特征,20世纪的美术有时难以成为“美术”,故此,我们都用“艺术”这个概念来描述这一时期的美术形态。同时在对有些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家进行归类时,也有困难重重,因为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或发展经历也是复杂的,并不是单纯的始终追求某种风格或流派,艺术往往经历了多种艺术形态或风格的探索和试验,不断的转化不同艺术的形态方向。有的艺术家可能在多种艺术形态中都创造出非常杰出的作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无论是野兽派的马蒂斯,还是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又或是未来主义的马列维奇,他们创作的大量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进化观念,促使和加快了现代艺术的更迭步伐。这些观念不断的刺激着艺术家的灵感和创造力,于是他们不断地标新立异,不断的创新,并不断的放大自我,张扬个性,以表示自己的风格。从马蒂斯的《红色的和谐》到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再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这种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的背离和反叛越来越远,甚至是在颠覆传统中构建起来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更使古老的艺术形态遭到了所未有的危机,使艺术发生了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赵宁. 中世纪与魏晋至元代宗教壁画比较[J]. 科教文汇, 2008, 000(03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