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文艺论文

吴文化下朱素臣戏曲创作研究

时间:2023-07-10 15:09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我国存在很多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文化,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每种文化都有独特的魅力,其蕴含的美学风貌和文学追求,给文学创作、文学思想留下了深深的地域烙印。在中国江南地区,吴文化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以苏州为核心的江南之地,临山靠水,河流纵横交错,有独特的山水风光。江南文化具有诗性特质和审美精神,在“春溪流水去无声”的浸润下,其文人文学以真情直意表现出对适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苏州派成员之一的朱素臣出生在吴县,他深受吴文化的影响,其戏曲作品常常以发生在苏州地区的故事为题材,尤其喜欢从当代的苏州故事取材,通过吸收和融合吴文化的多种元素,朱素臣创作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和内涵的戏曲作品。文章着重探讨吴文化对朱素臣戏曲创作的影响,分别从文化认同和情感表达、文学题材和表现手法、创作意境和审美取向几个方面分析吴文化对朱素臣作品风格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吴文化的历史演变,为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和戏曲艺术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对保护和传承吴文化、推广戏曲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吴文化;苏州派;朱素臣;戏曲创作

  明末清初,昆曲发源地苏州集结了一批平民作家,他们关注时事,以当时的社会题材为灵感源泉进行戏曲创作,针砭时弊。由此,曲坛上崛起了一个新的戏曲创作流派——苏州派,其主要成员包括李玉、朱素臣、朱朝佐、毕魏、叶时章等人。朱素臣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传奇作品,是苏州派中除了李玉外成就较为突出的戏曲作家。他的传奇作品现存十部,数量仅次于朱朝佐和李玉。生活在吴县的朱素臣,创作深受吴文化的影响。

  1 吴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吴文化发源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及周边地区,是中华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南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吴地地域广阔,包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等多座城市,地形各异,水乡、丘陵、平原等多种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这片土地充满生机与活力[1]。吴文化主要具有四个特征:水乡风韵、文化多元、民风淳朴、开放融合。

  1.1 水乡风韵

  《礼记》有云:“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吴地以太湖为中心,地势南高北低,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壮丽的山水画卷。吴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开展农业、渔业等生产活动。又有人夸“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包孕吴越”,水乡孕育了吴地文化传统。吴文化多元,以水乡文化为特色。吴地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马可波罗游记》赞誉苏州为“东方威尼斯”,其为吴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创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 文化多元

  吴语、吴语文学、吴地音乐、昆曲和绘画都是吴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吴语小说以《海上花列传》《何典》《海天鸿雪记》等为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和内涵。吴歌则是吴地民间歌曲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除了语言和文学,吴地的音乐、戏曲和绘画也是吴文化的独特表现。昆曲是吴地戏曲的代表,具有独特的藝术风格。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了顶峰,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地绘画以苏州园林画和吴门画派为代表,精致细腻[2]。吴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波高峰,逐渐成为江南文化的主要来源和代表[3]。

  1.3 民风淳朴

  吴文化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文化,吴地具有独特的民风习性。明代张溥在《五人墓碑记》中提到吴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吴人风俗习性具有独特内涵,既崇尚天然、淡泊、淳朴,注重人类与大自然的协调,尊崇自然之美与自然之真,又奉行实事求是、厚德载物、敢作敢为的生活信条。吴地传统手工技艺精致,是因为吴人具有节约、勤劳、持家的精神。吴文化矢志推崇礼仪、谦让、和谐,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尊重。文学、音乐等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吴文化的民风习性涵盖自然主义、勤俭节约、礼仪谦让、文学音乐等多重元素,彰显了南方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南方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1.4 开放融合

  吴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吴国在春秋时期崛起成为华南地区的领袖,《姑苏志》记载了“由今观之,吴下号为繁盛,四郊无旷土,其俗多奢少俭,有海陆之饶,商贾并凑,精饮馔,鲜衣服,丽栋宇,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4]的情形,可见吴地之盛况。随着历史的演变,吴文化逐渐成为国内文化的繁荣地带,融合了各种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2 朱素臣的传奇创作

  朱素臣,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苏州派著名戏曲家,名㿥,字素臣,号苼庵。朱素臣的生卒年均不可考,约公元1644年前后在世。他的作品数量较多,在苏州派中算高产作家,总产出近20部,现存12部,即《十五贯》《未央天》《聚宝盆》《翡翠园》《秦楼月》《万年觞》《龙凤钱》《朝阳凤》《通天台》《大吉庆》《瑶池宴》《圣五辐》。朱素臣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还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戏曲艺术的精髓。他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是当时戏曲界的杰出代表[5]。

  朱素臣是苏州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苏州派在当时代表着曲坛的新动向。在戏曲创作中,苏州派剧作家的作品在题材内容、体制特征等方面,相较之前的戏曲家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要判定一种戏剧能否长久流传,主要看它能否在戏曲舞台上长盛不衰。苏州派的戏曲创作家都以写戏谋生。他们直接奏之场上的作品,面对的是广大普通观众,从舞台演出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创作剧本。在具体的情节结构安排上,大多注意起伏跌宕,在排场方面注意冷热交错、动静相宜。在曲词与宾白的使用上,以朱素臣为代表的苏州派注重表现人物性格、描写环境、反映社会生活等,体现了苏州派的独特风格[6]。

  3 吴文化对朱素臣戏曲创作的影响

  朱素臣的戏曲创作受吴地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影响,他在作品中广泛运用这些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作品铿锵有力,传统伦理思想是其灵感之源,真实、细腻、朴实皆为其作品主旨。其笔下的角色立体鲜活,深刻展示了吴地风情之美。吴文化更是深刻地融入其作品,贯穿剧情、人物、语言等方面。此间,其强调对吴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舞台效果独具匠心,语言鲜明生动。其代表作品《十五贯》《未央天》《秦楼月》《聚宝盆》《朝阳凤》和《翡翠园》等,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感盘根错节,主题多样丰富,散发着吴文化的气息,可谓悠悠之音,响彻千秋[7]。

  朱素臣是江苏吴县人,身处吴文化的中心,文化背景对其情感和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之作极具地域文化特色,且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作品中常见苏州方言,彰显其地方色彩。此外,传统伦理道德及儒家思想,如忠孝、礼仪、廉洁、正直等观念,亦贯穿其作品。此观念与作者所处地域文化密切相连,对其作品有深远影响。《十五贯》以兄弟之情和清官之民爱子之情为主,以官场为背景,展现官员们的忠诚与正义,及其在人情世故中的无奈。

  “这就差了!老父母为朝廷牧民,非为寒家养奸,此去须力行善政,痛击豪强。倘我家人子弟,有不肖干犯者,老父母须尽法处之,这才是二位报恩深处。国法常伸无间,莫为私门姑养奸,你若一日政声刊,可便平生学问殚。”(出自《十五贯》第二十五出《拜香》)

  该作品传达了作者对忠诚、正义及官场之不易的感慨。同时,吴文化强调重情重义,此等情感观念亦体现在朱素臣的戏曲作品中[8]。《未央天》这一经典之作,充满人性的情感渲染,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珍视和尊重。

  “米新图清节可风,方寸不欺于暗室;忠心无疚,精诚直贯于天庭。子米世修,卖身救父,一心格而遂获科名;妻周氏,守志相夫,四德备而无忝妇道。臧婆杀身救主,马义舍命鸣冤,义胆干天,忠心贯日。”(出自《未央天》第二十八出)[9]

  米新图廉洁自爱,而主人马义不惜一切代价为仆人米新图申冤,这种主仆之情体现了作者对情感联系的深刻理解。米世修卖身救父,孝心可嘉,这些皆是吴文化所倡导的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10]。由此可见,吴文化深刻影响了朱素臣的创作,使其作品更加鲜活生动,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

  吴文化促成了朱素臣的创作意境和审美取向。朱素臣潜心构思创作,融合吴文化的自然、淡泊、朴实之精髓,亦成为其审美取向。朱素臣不仅以娓娓动听之文笔描绘人物情感,更融合天人合一之自然主义意境,此种意境亦受到吴文化的影响。另外,吴文化主张大义凛然,此类审美取向自然地映照于朱素臣所创作的《秦楼月》中。

  “好名节,列女传的开章之句;恶捐生,绝命词的尽头之处。好名节不肯作成,这场恶捐生难道到底还不许?孽报余,自合愁眉不放舒;为甚的,无情偏与多情遇。早难道闪烁因缘,故事天公作戏。欷歔,死和生难撇汝;踌躇,抗和从难料渠。”[11]

  此传奇剧作源于吴绮的故事,主角为山东莱阳书生吕贯,描述其与陈素素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素素被劫后宁死不屈的贞烈,而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其结构紧凑,文辞精妙,典雅多姿,声律优美,人物生动立体,是一部极具舞台魅力的佳作[12]。

  《翡翠园》中,自然山水、花草树木等描绘具有浓厚的氛围感和情感,妙趣横生,说明朱素臣的审美取向与吴文化内核相得益彰。作品中不仅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更透过环境描写彰显人物情感的细腻和深刻。不仅如此,《翡翠园》还融合了吴文化传统元素,如宴席、诗词、音乐等,不仅体现了吴文化的魅力,还为作品增添了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步步娇】(外、生、旦、末四小军、净长班引小生上)(唱)第一名御笔亲标记,首占琼林会,春风试马蹄。经多少大道红楼,香尘紫陌,袅袅玉鞭挥。恰正好,杏花一色红十里。(下)

  【尹令】(小生、众上)(唱)见他行,红裙争觑。听他言,朱帘语细。由他玉楼人醉,躞蹀花骢,踏遍青青芳草堤。(出自《翡翠园》第二十四出)[13]

  两曲生动描写卢绅而高中状元之后游街时的情形,展现了吴地当时的风俗。由此可见,《翡翠园》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性,更在于其历史文化价值,尤其彰显了吴文化的魅力与审美取向。

  吴文化对朱素臣的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极具代表性和独特性。朱素臣的戏曲创作为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丰富了中国文化。

  4 结语

  朱素臣是苏州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戏曲作品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情感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真实而朴实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还具有普遍的人性和生命价值。此外,他的戏曲作品体现了吴文化所倡导的淡泊、素雅、节俭的审美观念,不夸张、不浮华,用淡泊的笔调表现丰富的情感内涵,让读者在深思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和真谛。

  朱素臣以深刻的人性思考、自然主义的创作意境和淡泊的审美观念为基础,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曲作品,为中国现代戏曲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吴文化对朱素臣戏曲创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其也为人们深入了解和欣赏朱素臣的戏曲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参考文献:

  [1] 陈曾路,姚雪青.吴文化内涵及特点[N].人民日报,2023-01-25(007).

  [2] 郑凯.吴地民俗文化与民俗乐舞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0.

  [3] 陆振岳.苏州旧方志概述[J].苏州大学学报,1986(4):107-112.

  [4] 吴建华.苏州通史:明代卷[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249.

  [5] 马柯.朱素臣剧作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2.

  [6] 郭英德.刺世伤时,显微阐幽:论苏州派传奇的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98-107.

  [7] 黄霞.朱素臣传奇的伦理价值探析[J].大观(论坛),2019(4):219-220.

  [8] 丛海霞,李占鹏.朱素臣《十五贯》人物形象探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6(1):39-41.

  [9] 朱素臣.未央天傳奇[M].北京:上海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138.

  [10] 张红霞.朱素臣传奇中的公案叙事研究[J].南都学坛,2011,31(3):71-74.

  [11] 朱素臣.秦楼月:下卷[M].北京:上海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1.

  [12] 张红霞.从李渔批语解读《秦楼月》传奇[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6,29(5):55-59.

  [13] 朱素臣.翡翠园传奇[M].北京:上海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