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21:08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很多作者不具备严谨的思辨能力,导致写出来的所谓“思辨论文”难以发表。而如果为了把论文写好,现去学实证方法,不仅需要付出更多时间,而且饱受精神折磨。在这种情况下,撰写理论比较类论文成为很多作者的选择。但是,不少作者虽然想做理论比较,却写不清楚为何做理论比较,影响了论文立题。为了帮助大家厘清选题思路,我们围绕已刊发的C刊论文,归纳总结出理论比较类论文的九种选题思路。
太阳底下无新事。新时代出现的新现象,虽然外观或形式新颖,但细究起来,总能在一些经典理论中,发现跟上述新现象相关的原理机制。对经典理论做比较,不仅有助于揭示经典理论的当代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对新现象本身的理解。
比如,现在“人工智能”很火。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脑神经和意识现象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与第三人称视角、主体体验与客观实验。而相关思想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有直观体现。与此同时,后来者马尔对视觉表征层级的划分与胡塞尔高度对应,并提出了视觉计算理论。不过,马尔的研究明显带有胡塞尔所批判的自然主义印迹。考虑到两人各自开创的理论都具有奠立范式的作用,至今仍发挥着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比较两人的相关理论,不仅可以揭示两种思路在具体形态上的差异与共鸣,而且能为人工智能背景下进一步发掘经典理论的的价值,使其与认知科学融合提供具体指引。再如,现代人经常提契约精神、契约观念,甚至政府都在建设契约政府。如果论起来,最早运用契约理论系统解释社会与民主政府起源的,是洛克和卢梭两位学者。要探讨当代契约政府相关问题,就可以比较两人契约理论的异同。
相关范文
胡塞尔现象学与马尔计算理论比较融合下的3D视觉表征结构探析
西方当下事件理论动向管窥——齐泽克和伊格尔顿的事件理论比较
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
这里说的“普遍任务”,是指学界存在的普遍而又重要的特定问题。“代表性理论”是指,在前述重要问题领域所存在的那些典型理论。围绕这些典型理论做比较分析,可以深化对学界重要问题的理解,推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比如,随着资本主义走向后工业社会或晚期资本主义阶段,其主导性的意识形态也走向后现代文化和“后”意识形态阶段。对上述新型意识形态展开分析,成为当代西方左翼学者面临的任务。其中,詹姆逊和齐泽克分别从多个方面出发,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剖析。因此,我们便可以比较两人的相关理论,从而进一步认识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再如,阶级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之后,继承发展阶级意识理论便成为中西马克思主义者的普遍任务。作为中西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的毛泽东与卢卡奇,也分别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阶级意识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探索。比较两人的阶级意识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两人不同的实践导向与理论归宿,而且能为当今重建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理论提供参考。
相关范文
詹姆逊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基于文化政治学与精神分析学
毛泽东与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比较研究
绅士、共同体与现代性:中英绅士理论的思想史比较
这一思路比较好理解。简单说,就是已有研究缺少理论比较,或者虽然已经存在一些理论比较,但那些理论比较有明显的缺陷,所以需要做更深入的理论比较。
比如,最近几十年,西方曲式功能理论与奏鸣理论发展迅速,出现很多理论代表作。不过,各著作对奏鸣曲式各组成部分的论述,与曲式功能理论不同。尽管两种理论的著者以及其他理论家都曾提到过上述不同,但他们对二者的比较既不充分也不系统,因此需要继续比较。再如,列斐伏尔、鲍德里亚同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两人是师徒关系,各自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不一样,他们的异化消费理论也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但以往学术界将他们的理论等而视之,忽视对二者差异的比较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做比较研究,进一步厘清两种理论的深层思路,更好地呈现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的实质及演变轨迹。
相关范文
曲式功能理论与奏鸣理论比较研究
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与畸变: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之比较
现代企业理论三大流派的比较分析
这一条说的是,理论本身存在一些争议,需要通过比较澄清争议,以便获得相对可信的认识。这里的“争议”,可以是概念含糊,也可以是多个理论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还可以是理论本身的见解与常识不符。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争议,都需要在理论比较中澄清认识。
比如,人们经常提“城市化”。城市化,意味着社会融入。但什么是“社会融入”?目前并不明确,学界更多时候是交替使用社会融合、社会适应、社会整合等相近概念。所以需要比较上述概念(理论),对“社会融入”做出相对明确的界定。再如,瑞士的皮亚杰和苏俄的维果茨基同为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且两人同年出生。不过,在“儿童发展途径和内部机制”问题上,两人有过一场并未终结的争论。由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影响过于强大,他们的上述争论演变成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但是作为后人,我们需要对上述争议以及两种范式做出选择,以便更好地把具体范式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这就涉及两人理论观点的比较。
最后,举一个“基于反常识而比较”的例子。一般认为,正性生活事件越多越好,负性生活事件越多越糟糕,不论这些生活事件的情感强度如何,人们更愿意选择经历正性情感较高的事件和负性情感较低的事件。有研究却发现,当事件带来不同强度的情绪紧张时,反而“负性事件越多越好”。上述反常识的研究如何解释?这时,我们可以梳理生活事件影响个体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并对各个理论进行比较,在发现其异同的基础上,对“反常识”问题做出回答。
相关范文
社会融入与治理发展———一个移民理论比较的视角
判断劳动力短缺的两种理论之区别——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比较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种范式——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比较研究
从国际政治理论到外交政策理论——比较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
列宁和布哈林关于帝国主义理论之比较
媒介理论范式的兴起:基于不同学派的比较分析
生活事件对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理论比较与启示
这一条说的是,多个理论原本都很重要,都应在学术史占有一席之地,但实际上有的理论备受推崇,有的则不被重视或被忽视。这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有必要通过理论比较,还原特定理论应有的学术价值,发挥其现实指导价值。
比如,张士一和弗斯分别是20世纪东西方极具代表性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专家,两人都对外语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都曾提出语境教学理论。然而,学界普遍认为“外语情景教学法”源于弗斯的语言语境理论,张士一的语境教学理论则鲜有问津。但事实上,张士一才是语言语境教学理论的先驱和首倡者,他比弗斯更早提出外语语境教学思想。针对两种理论受重视程度的差异,我们便可以比较两人的理论,分析两人在外语界的地位及影响,指出二者的异同,以及其对当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指导价值。再如,一说起就业理论,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西方就业理论,却忽视了马克思经济学也曾对就业做过深入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出于唤醒学界对马克思就业思想的重视,就可以比较西方就业理论与马克思就业思想。
相关范文
张士一与弗斯语境教学理论比较研究
马克思就业理论与西方就业理论比较研究
预测心智的三种理论模型:一个比较性研究
这一项与上一条存在类似之处,都强调理论本身未受到应有待遇或未达到发展预期。不同的是,本条更强调不同的理论原本起点相似、条件相似,最终却发展迥异。是什么导致两者不同的学术命运?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做理论比较。
比如,作为两种设计流派,构成主义与风格派的发展几乎同步,它们关注的对象和理念都存在相似之处,最终却发展出两套完全对立的抽象系统。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围绕二者设计现象背后的思想和内核展开比较。再如,“尊词抑诗”的评价传统,虽然在中国文学史的不断书写中逐渐得到扭转,但宋词与宋诗的当代境遇仍然悬殊。虽然两者共同存在于宋代,但词学研究与诗学研究之间壁垒森严。如何打破文体差异深入把握宋代文学精神?需要比较宋代的文学理论。
相关范文
对立的抽象观念系统——构成主义与风格派之构成观念及理论比较
《瀛奎律髓》与《词源》的共通性———宋末诗词理论比较探究
理论适用性或本土理论失声,说的是在中国特定问题的解释上,西方理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情境,以及西方理论、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过于强势,影响了中国本土理论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声。为了重振马克思主义、中国本土理论,需要在比较中强化理论适用性。
比如,在解释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时,很多学者习惯直接引用国外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但是,与各种增长理论的前提假定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现实情况要远远复杂得多,上述理论未必适用于我国。所以,有必要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需要广泛借鉴以往经济思想成果,也就是通过理论比较去构建。再如,当前中国文论研究中各种西式理论表现强势,本土理论几近失声,甚至原本可以用自身话语来表达,却偏要使用西方理论。构建有本土特色的叙事理论话语系统,迫在眉睫。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为了构建本土理论而自我设限,而应积极发挥西方理论的“他者”作用,也就是在理论比较中推进本土理论的构建。
相关范文
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从经济增长基本方程说起
“社会综合治理”:中国治理的话语体系与经验理论——兼与“多中心治理”理论比较
关键词:中西叙事理论比较研究的新路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生态意蕴——与威廉·莱斯的比较分析
“整合理论”说的是,当前各种理论对特定问题的解释或看法,都不够全面,需要对各种理论进行比较整合,以便获得对问题的全面认识。
比如,职业选择与发展一直是职业心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职业辅导工作的基础性研究。很多学者提出了各种职业理论,这些理论各有特点,丰富了人们对职业的认识。但这些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带有理论整合性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应运而生。但是,社会认知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通过比较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与传统职业理论,一方面可以认识到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也能发现该理论存在的缺陷,从而根据其缺陷继续发展更完善的职业理论。再如,人工智能带动了各领域的创业实践。但是与如火如荼的创业实践相比,人工智能赋能创业的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但还缺乏一个整合性的研究框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这些零散研究整合起来,在比较分析中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研究框架。
相关范文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与传统职业理论比较研究
罗尔斯与哈耶克的程序正义观——一个基于社会演化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明斯基、帕利与马克思:三种金融化理论的比较与综合
人工智能赋能创业:理论框架比较
这一条所说的理论比较,是由实践变革或理论本身的转换而推动的。众所周知,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伴随着实践的变革,人们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变化发展了的实践做出回应。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理论众说纷纭,哪一种理论的解释更有说服力?这就需要做理论比较。
比如,冷战结束后,如何超越自由市场、中央计划经济模式这两种对立的现代化路径,而实现一个有效的法治政府?这是很多国家当时面临的共同课题。要建立这样的法治政府,就不能再依赖以往的陈旧理论,必须寻找新的理论。中国行政学者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但欧美学界对此有何看法?哪个理论适合作为理论基础?合理的做法,就是围绕实践变革以及衍生出的各种理论展开比较。也即,比较研究根植于对共同历史背景与学术传统的理解。
相关范文
行政法平衡理论比较研究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归纳总结的理论比较类论文的九种选题思路。这九种选题思路,彼此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我们只需要根据写作实际灵活参考。当然,有一些论文可能只交代了要做理论比较,但未解释为何做理论比较,也成功发表到了C刊上。但是从写作规范角度说,我们仍建议作者写清楚为何做理论比较,不建议直接略去这些信息。
上一篇:文献阅读报告范文模板
下一篇: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框架如何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