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从课题中提炼论文选题的十种方式

时间:2023-10-23 21:29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课题申报或结项,往往少不了“论文”。但是很多人申报课题时,习惯在“预期成果”一栏随便写上几个论文标题。还有一些人课题临近结题,便随便拿几篇已发表的论文“交差”。这样做,评审专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论文在“凑数”,从而影响课题立项或结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如何从课题中确定论文选题。把课题作为论文选题来源,有10种常见的选题方式,下面逐一介绍,供大家写作时参考。如无特殊说明,下文出现的课题均为国家社科已立项的一般项目或青年项目。

  一、转述课题研究问题

  “转述课题研究问题”说的是,把课题研究问题作为期刊论文的研究问题。它有两种情形:一是,在课题既有名称基础上,原样保留课题名称里的大部分文字,而只删减或改动个别字词,以此作为期刊论文的选题;二是,在课题既有名称基础上,大幅度改动课题名称以便得到论文选题,但最终所得到的期刊论文选题名称,与课题研究问题的表述大同小异。虽然我们常说期刊论文选题要比课题选题更加聚焦,但这更多是指内容层面,而在字面表达层面,两者的差异有时并不明显,这就为“转述课题研究问题”从而确定论文选题,提供了可操作性空间。

  比如,有一个课题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课题组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论文名称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21第6期)。从名称上看,论文名称仅仅比课题名称少了“研究”二字。再如,课题叫《“体重污名”青少年逃避锻炼行为的心理生成机制及干预研究》,课题组围绕该课题发表的论文,则叫《体重自我污名对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影响机制:基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的实证分析》(《武汉体育学报》2023第9期)。从字面上看,论文名称虽然对课题名称做了很多改动,但两者的研究问题基本一致。即课题的“体重污名”对应论文的“体重自我污名”,课题的“青少年逃避锻炼行为”对应论文的“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课题的“心理生成机制”对应论文的“影响机制:基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二、基于课题关键词研究“早期化/时代化”问题

  “基于课题关键词研究‘早期化/时代化’问题”说的是,围绕课题关键词往前追溯,或者回到当下、展望未来,从而借助时间维度或历史语境,赋予主题或问题以新的研究价值,最终得出论文选题。这里的“关键词”不一定是研究主题,也可能是体现专业性的其他词语。“往前追溯”即研究“早期化”问题,往当下或未来靠拢,则是研究“时代化”问题。

  比如,课题是《返城知青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研究》,课题主持人发表的相关论文叫《改革开放早期的婚恋选择及其时代特征——以返城知青为例》(《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3期)。对课题而言,“社会融入”是其关键词之一。对论文而言,其选题围绕“社会融入”这一关键词,研究了“改革开放早期”返城知青的“社会融入”问题,即“婚恋选择”。这里的“改革开放早期”,就表明该文研究的是“早期化”问题。再如,课题是《诈骗罪的构造及其展开研究》,实际发表的论文是《二维码案件中诈骗罪说的质疑与盗窃罪说的论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第1期)。“二维码”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事物,与之相关,也出现了二维码诈骗等新兴犯罪形式。当然,上面这些属于显性的“早期化/时代化”问题,还有一些隐性的“早期化/时代化问题”。比如,《以德育人:培养时代新人的传统道德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年第1期)和《定义“群众”:<乌合之众>在中国传播的知识社会学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年第1期),这两篇论文分别对应立项课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和“新传播技术与公共情感的形成及演化机制研究”。其中,第一篇论文的选题之所以算“早期化/时代化”问题,是因为“时代新人”体现了‘时代性’,“传统道德资源”则体现着“传统(早期)”,而第二篇论文的选题,研究的是《乌合之众》,这是一本有关大众心理的经典著作,为课题“新传播技术与公共情感的形成及演化机制研究”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根基,所以说它研究的是“早期化”问题。

  三、基于课题主题研究“现状”问题

  “基于课题主题研究‘’现状问题”说的是,围绕课题的研究主题,去研究跟这个主题相关的现实问题,在论文中呈现问题的现实表现,并对问题做理论分析,以及得出对策建议。比如,有一个课题叫《社会主义文化边界及其形塑路径研究》,获得立项后,课题主持人发表了一篇论文——《社会主义文化边界形塑的境遇、要求及思路》(《学术界》2023第3期)。从名称上看,该文选题立足课题的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研究了“边界形塑的际遇、要求及思路”,其中“际遇”对应“问题的现实表现”,“要求”对应“理论分析”,“思路”对应“对策建议”。再如,课题叫“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政府数据开放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其研究主题是“政府信息公开”,课题主持人发表的论文叫《风险如何影响政策扩散?——以环境信息公开为例》(《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1年第5期),这篇论文同样紧扣课题主题——“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探讨了跟该主题相关的“风险如何影响政策扩散”这一“现状”问题。

  四、基于课题核心主题研究“内涵”问题

  “基于课题核心主题研究‘内涵’问题”说的是,围绕课题的核心主题,研究其所反映的特定对象的本质属性。“内涵”隐藏在特定对象的深处,反映事物的内在,它不是浮在浅表,所以需要人们用心探讨。任何事物都有其“内涵”,凡是纳入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我们都有必要认识其内涵。只有把握了其“内涵”,才能说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课题核心主题研究“内涵”问题,可以作为论文选题的一种思路。

  仍以之前提到的《社会主义文化边界及其形塑路径研究》课题为例。课题组围绕该课题发表了好几篇论文,除了前面提到的那篇,还有《社会主义文化边界的研究对象论析》(《理论月刊》2022年第10期)。这篇论文研究“边界的研究对象”,很明显是在探讨课题主题的“内涵”。再如,之前我们还提到一个课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马克思主义新人观的原创性贡献研究”,该课题组同样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有一篇叫《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新人观蕴含的辩证逻辑》(《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还有一篇叫《时代新人”的精神状态及其塑造》(《理论导刊》2022年第7期),。其中,第一篇论文里的“新人观”,能直接看出是研究“内涵”;第二篇论文从名称上可能看不出跟“内涵”的关系,实际上它研究的是“‘时代新人’精神状态的结构体系”,同样属于“内涵”范畴。

  五、将课题问题“本地化”

  “将课题问题‘本地化’”说的是,针对课题中范围较大或较为宽泛的研究问题,我们在论文选题中给它限定范围,使其成为一个相对聚焦的期刊论文选题。这里的“本地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地方化”,把研究范围聚焦到国内某个地区;二是“中国化”,把研究范围从“世界”缩小到“中国”。

  比如,有一个课题叫“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法治协调机制研究”,课题主持人来自甘肃。“黄河流域”范围较大,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且课题研究问题“绿色发展的法治协调机制”也较为宽泛。课题组在进行论文选题时,把“黄河流域”聚焦到自己工作生活的甘肃地区,关注当地的“祁连山”,研究其国家公园多元共治问题,发表了一篇论文——《祁连山国家公园多元共治体系建构探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这就把课题问题“本地化”了。再如,课题“政党制度视域下的比较政治传播研究”。从字面上看,该课题并未限定研究哪里的“政治传播”,而从课题组实际发表的一篇论文看,即《权威性沟通及其变革——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传播制度变迁研究》(《政治学研究》2021第4期),他们把研究范围聚焦到“中国”,研究中共百年政治传播问题,从“中国化”层面将课题问题“本地化”。

  六、从“A与B”式课题问题中“二选一”

  这里说的“A与B”式课题问题,指的是课题问题同时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可能是“理论+实践”,也可能是“理论1+理论2”等。从课题名称上看,上述两个方面往往以“与”字相连。从“A与B”式课题问题中“二选一”,说的是论文选题时,可选择A与B中的其中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当“A与B”是“理论1+理论2”时,选哪个都行;但当“A与B”是“理论+实践”时,则一般选“理论”。

  比如,有一个课题叫“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23年6月结项。课题主持人挂靠该课题发表的最后一篇论文,叫《中国农村耕地三权分置理论》(《上海经济研究》2023年第7期)。很显然,主持人从课题“理论逻辑与实践模式”中选择了“理论”。再如,课题是“社会转型视野下中国家庭结构稳定性与教育公平研究”,课题主持人实际发表的论文叫《中国教育资源市场化与个体选择:初中课外补习效应异质性探究》(《社会》2022年第2期)。其论文选题选择的是“教育公平”。其实,这个课题的“A与B”都属于理论方面,选择“家庭结构稳定性”也能形成论文选题。

  七、基于课题主题要素研究其衍生问题

  “课题的主题要素”说的并不是课题的研究主题,而是指从该主题内涵所包含的要素中,选择其中一个,围绕该要素及其衍生问题,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

  比如,有一个课题叫“民事执行法典化背景下对债权的执行制度研究”,课题组围绕该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有《执行时效的制度变革、规则适用与立法展望》(《法律适用》2022年第7期)、《民事执行中参与分配的主体资格研究》(《北方法学》2021年第6期)。课题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民事执行”都有一定的时效,无存在“不限时效”的民事执行,“民事执行”都是为了响应申请执行人的合法诉求,保全其应得的财产,因此“参与分配的主体”也是其基本要素。从这个角度上,上述两个论文选题都是基于课题主题要素而衍生出来的。

  类似的案例,还有课题“李顿调查团与大国博弈研究”,以及围绕该课题所发表的《接待与政治:李顿调查团的中国关内之行》(《近代史研究》2022年第3期)、《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对东北海关的聚焦与日本的应对——以李顿调查团为视角的考察》(《安徽史学》2022年第3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承认伪满洲国与各方因应》(《史林》2022年第2期)等论文。它们同样是基于课题主题要素而衍生出来的。因为“李顿调查团”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成立的,所以“九一八”是其要素之一。同时,国际联盟要求其除调查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也要调查中国的一般形势,由于调查团受列强国家控制,导致形势异常复杂。因此,“国际联盟”“东北(满洲)”“日本”“列强(各方)”也是“李顿调查团”这一课题主题的重要要素。而上述论文,对应的正是课题主题里的这些要素。

  八、基于课题主题的缩小/放大确定论文问题

  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对课题主题进行缩小或放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论文的研究问题,完成论文选题。其中,这里的“主题缩小”不同于上一条说的“课题的主题要素”。“课题的主题要素”侧重“某某要素是某主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只需要人们从现成的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不需要人们花费很多心思去“缩小”。而本条所说的“主题缩小”,则需要人们花心思去想,并不存在现成的选项,甚至需要人们“缩小”好几次。当然,本条说的“缩小/放大”,可以只缩小,也可以只放大,还可以既缩小又放大。

  比如,围绕课题“我国高新企业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管控研究”,课题组发表了一篇论文,叫《全球供应链外部中断风险缓释机制分析——数字贸易的视角》(《经济纵横》2022年第7期)。从名称上看,课题名称里写的是“我国高新企业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论文名称里写的却是“全球供应链外部中断风险”,后者比前者范围更大,论文选题使用了“放大”策略。再如,有个课题叫“子女教育与社会阶层再生产研究”,课题组发表的论文中,有一篇叫《家庭资本对大学生成长型思维水平的影响》(《重庆高教研究》2022年第3期)。论文名称里的“家庭资本”和“大学生成长性思维”,显然是对课题名称的“社会阶层”和“子女教育”的进一步缩小,而且是在两个地方进行了缩小。

  九、基于课题主题研究其同义近义词的衍生问题

  这一条与“基于课题主题要素研究其衍生问题”和“基于课题主题的缩小/放大确定论文问题”有些像。之所以把它单独作为一条,是因为从课题主题延伸出的这些同义近义词及其衍生问题,我们难以直接判断它们跟“课题主题”到底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还是放大缩小的关系,但毫无疑问,它们跟“课题主题”存在密切关系,所以才把这一条也作为一种选题思路。

  比如,围绕课题“全球价值链重整下中国制造业的分工位置、收益评估与转型升级研究”,课题组发表了多篇论文,像《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产品质量与价值链分工:嵌入位置及升级模式》(《国际经贸探索》2022年第8期)、《企业管理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证据》(《国际贸易问题》2022年第5期)、《清洁生产、绿色转型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统计研究》2021年第7期)等。但从论文名称上看,我们很难直接说这些论文具体是研究了课题的哪一块内容,但直觉又告诉我们——这些论文选题跟课题高度相关。像课题中的“全球价值链”“制造业”“分工位置”“转型升级”等含义,到了论文名称那里,分别转换成了“价值链分工”“升级模式”“出口”“清洁生产”“绿色转型”“质量升级”等同义近义词,以及在上述同义近义词基础上构成论文完整的研究问题。

  十、综合型选题方式

  这里的“综合型选题方式”说的是,在一个论文选题中,同时使用前面提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选题思路,比如“时代化+内涵”“同义近义词+内涵”“同义近义词+现状”等组合策略。由于前文已经具体介绍了每一种选题思路,此处我们直接呈现体现此种选题方式的具体案例。

  比如,课题“国际大变局视野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研究”,课题主持人发表的论文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特征》(《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3期),该论文选题使用的是“时代化(“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内涵(‘特征’)”。再如,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实践逻辑研究”,课题主持人发表的论文是《执政质量:执政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中州学刊》2020年第11期),该论文选题使用的是“同义近义词+内涵”,即论文里的“执政”对应课题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二者是同义近义词,因为只有执政了,才能说“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而“内涵”则指“执政质量”这个概念。最后,课题“‘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运行机制与成效评价研究”,课题组发表的论文是《跨区域教师合作行为的基本样态与生成机制——基于“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执行过程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23年第2期),该论文选题使用的是“同义近义词+现状”,即论文里的“跨区域教师合作”跟课题里的“组团式”是同义近义词,而论文里的“生成机制”而属于“内涵”层面的研究。

  十一、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归纳总结的“把课题作为论文选题来源”的10种方式。上述选题方式,不存在孰优孰劣,只有合不合适。除了准备填写课题书进行申报、课题急需论文结项的作者,其他手头没有课题申报或结项需求的作者,也可以把这些思路作为期刊论文选题的参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