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报论文标题的规律特征

时间:2023-12-06 21:03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随着国内学术评价改革的持续推进,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把报纸论文纳入职称评定、学位申请标准序列。相比期刊论文,报纸论文的价值仍有待广大作者进一步“开发”。特别是,不少作者并不清楚报纸论文到底怎么写。考虑到标题是报纸论文的“门面”,为此,我们首先围绕《中国社会科学报》新近刊发的理论文章,归纳总结报纸论文标题拟制的具体方式。

  之所以选择《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因为它本身属于国家主流媒体,社会认可度高,被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视为“核心期刊”。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科学报》所刊发的理论文章,涵盖法学、经济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学、文学、公共管理、语言学、新闻与传播学、政治学、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等人文社科主流学科,便于从中提炼各学科报纸论文标题拟制的一般规律。

  一、“要素齐全”式标题

  “要素齐全”式标题说的是,报纸论文的标题同时体现了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在从形式规范上比较接近期刊论文的标题。有的标题甚至还包含研究框架、研究发现等要素。总的来说,“要素齐全”式标题在报纸论文中并不算最常见的标题类型。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时从标题上,就能直接看出哪些是报纸论文、哪些是期刊论文。尽管此类标题在报纸论文中占比较少,但由于其较为完备、规范,我们仍然将其作为报纸论文标题拟制的一种重要方式。

  比如,《列宁的认识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这一标题,同时呈现了研究主题(列宁认识论思想)、研究问题(列宁的认识论思想是什么、这些思想有何当代价值)、研究框架(认识论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青少年手机依赖:评估、风险因素及防治》这一标题,也同时体现了上述要素,冒号前面的文字说的是研究主题,冒号后面的文字说的是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

  当然,有一些标题乍看上去似乎只有研究主题,实际上却要素齐全。比如,《数字平台的合作性治理》这一标题,其研究主题不是“合作性治理”,而是“数字平台治理”,研究问题是“数字平台治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发现是“合作性治理”,即通过合作性治理进行数字平台规制。再如,《网络语言:情感与文化的表达》这一标题,同时体现了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研究框架和研究发现。具体来说,它的研究主题是“网络语言”,研究问题是“网络语言的特征”,研究框架是“从情感和文化等层面,论述网络语言的具体特征”,研究发现是“网络语言是情感与文化的表达”。

  二、“争议”式标题

  “争议”式标题,就是在标题拟制时使用“争议”密码,体现学术争鸣。由于“争议”密码我们经常提,大家并不陌生,也比较理解,因此这里不再赘述,当然,在实际使用“争议”密码拟制标题时,并不需要每次都写上“争议”二字,只需要灵活调用“争议”的同义近义词。

  比如,《对<货币从哪里来>若干“颠覆传统认知”观点的质疑》,作者在标题中使用“质疑”二字表达“争议”。也就是,作者对《货币从哪里来》这本书里的某些观点并不认可,认为相关观点并没有“颠覆传统认知”。再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扬弃资本文明悖论》《全球治理视域下西方左翼学者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对剑桥学派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关于教育元宇宙的反思与纠偏》等标题。这些标题里的“悖论”“批判”“检讨”“反思”“纠偏”,表达的都是论文作者对已有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它们都使用了“争议”密码拟制标题。

  从字面上看,上述表达“争议”之意的同义近义词,比较直白,毫不遮掩,态度鲜明地在标题中宣示“自己的看法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相比之下,有一些报纸论文的标题表达“争议”时,则相对委婉含蓄,用词不那么激烈。比如,《也论朱熹的“四端也有不中节”之说》这一标题,作者使用了“也论”。既然是“也论”,作者肯定是想表达不同的看法,否则也就没必要“也论”了。但是从语气强弱角度看,“也论”一词明显比“质疑”“批判”“纠偏”等用词,柔和得多,有一种“大家都参与讨论了,我盛情难却,不得不参与”的谦让感。

  三、“理论+实践”式标题

  “理论+实践”式标题说的是,在拟制标题时,同时呈现研究问题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当然,研究问题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别有各种不同的维度和表达方式。下面,我们结合案例标题实际来看一看。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理论与路径》这一标题,其研究问题的理论层面是“为什么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之前,要先弄清其内涵是什么”,研究问题的实践层面是“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群防群治的价值及路径》这一标题,其研究问题的理论层面是“群防群治的价值是什么、有哪些”,研究问题的实践层面是“如何实现群防群治”。“理论+实践”式标题,除了可以在论文标题中写“内涵+路径”或“价值+路径”,也可以写“现实问题+路径”(如《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隐忧与应对》和《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困境与策略》),还可以写“趋势+路径”(如《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向及实施路径》)。

  当然,并不是所有带着“理论”和“实践”等字词的标题,就一定属于“理论+实践”式标题。比如,《算法推荐平台“兴趣领袖”理论向度与实践机制》这一标题,实际只表达了研究问题的理论层面,这里的“理论向度”和“实践机制”都属于理论层面。

  四、“内涵/路径”式标题

  “内涵/路径”式标题”说的是,只围绕“内涵”或“路径”拟制报纸论文的标题。这一写法,其实是对“理论+实践”式标题的拆分,也就是只呈现其理论层面或实践层面。这里的“路径”可以直接理解为“对策建议”,其含义相对单一,并不复杂。相比之下,这里的“内涵”则十分多样。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先呈现“路径”式标题案例,之后再呈现“内涵”式标题案例。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新词语的群落式生发路径》《发掘新闻传播情感研究的关键路径》《提升党内法规执行力的基本路径》《探索体育美育协调发展的育人路径》等标题,都出现了“路径”二字,它们做的都是对策研究。只不过有的标题在拟制时仅使用了“路径”二字,有的则根据研究需要,在标题中进一步对“路径”做出限定或修饰,如“生发路径”“关键路径”“基本路径”“育人路径”。还有一些对策研究类的报纸论文标题,字面上未使用“路径”二字,但也表达了“路径”之意。比如,《儿童友好型社区可持续发展之道》这一标题,表达的就是“儿童友好型社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之意。

  再看“内涵”式标题。《马克思哲学确立科学的实践概念》突出的是“概念”,《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内涵》突出的是“意义”,《中国现代美育的人文教育特征》突出的是“特征”,《中国古建筑术语称名隐喻机制的新阐释》突出的是“机制”。也即,“概念”“意义”“特征”“机制”都是“内涵”的重要方面。还有一些标题,则直接围绕“内涵”的整体含义去拟制标题。只不过有的直接使用了“内涵”二字,如《从“本质要求”看共同富裕的人权内涵》《探究中华美育精神的工夫论内涵》等标题,有的则使用同义近义词来表达“内涵”之意,如《批判心理学的本体论蕴涵》。

  五、“人物/著作/流派思想”式标题

  “人物/著作/流派思想”式标题,说的是围绕“思想”拟制标题。在实际拟制时,由于思想附属于不同的主体,或者不同作者拟制的标题存在表述侧重点的差异,因此又衍生出“人物思想”式标题、“著作思想”式标题、“流派思想”式标题等更具体的类别。

  比如,《爱比克泰德的法哲学观》《海德格尔哲学的教育本质》《钱中文先生的文艺理论教育思想》等标题,分别出现了国外学者、国内学者的名字,它们都围绕相关学者的研究领域拟制标题。《伽达默尔:人的存在不能没有希望》和《梁启超:在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等,也属于“人物思想”式标题。与前者不同的是,后两者按照“人名+观点”的格式拟制标题。再如,《<诗经>中“嘒”字的阐释史》以及《亚述学研究中的经学传统》《农业生态补偿的理论渊源探析》《非正规经济研究的思想史溯源》等标题,分别属于“著作思想”式标题、“流派思想”式标题,前者出现了“诗经”,后者出现了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传统或理论渊源,涉及到学术流派思想。

  当然,也有一些标题同时涉及“人物/著作/流派思想”中的多个类型。比如,《利奥塔与后现代的时间观》和《罗兰·巴尔特“中性”思想对禅道语言观的借鉴》等标题,同时出现了单个的学者姓名与具体的学术流派,因而属于“人物思想”式标题、“流派思想”式标题的交叉。

  六、“要点”式标题

  “要点”式标题说的是,报纸论文的作者将论文所写的几方面内容,直接在论文标题上做了数量层面的概括。这种概括,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习惯。有的作者使用明确具体的数字进行概括,有的则使用相对笼统的模糊表达。但不管是具体还是模糊,我们都能从标题上看出论文大致的研究框架。

  比如,《完善数据合规监管需实现“四个转变”》《美国中小银行监管决策的三大失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精神意蕴》《马克思文明观的三重维度》《推动全媒体人才培养的三重向度》《行政哲学研究的三个层次》《人民政协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面向》等标题,均出现了具体的数字“四”或“三”。我们可以从中获知,上述论文肯定从四个方面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另外,相比“四”这个数字,更多作者使用的是“三”,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标题拟制的细节。

  当然,也有很多标题在表述“要点”时,使用了模糊表达而不具化。比如《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着力点》,没有写明“着力点”到底有几个,但我们依然能看出,这篇论文肯定是围绕着几个并列的“着力点”而展开。再如《文学批评的几种形态及其关系》等标题,同样没有具体交代“几种”到底是多少种,但我们仍然能确定该文围绕“几种”文学批评的不同形态而展开。

  七、“A与B”式标题

  “A与B”式标题指的是,通过同时呈现多个变量,以此来拟制报纸论文标题。这里的“A与B”并非仅指A和B两个变量。有时,标题里的A和B也会分别细化成更多变量。另外,由于“A与B”实际表达的是多个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因此“A与B”式标题在实际拟制时,也存在多种具体的变式。

  此类标题最直接的写法,就是把A和B分别替换成具体的文字,然后用“与”字将二者连结。比如,《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这一标题,“数字经济协同治理”就是A,“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就是B。有时,“A与B”式标题会在A前面加动词,表示强调。比如,《重审商法与经济法关系》使用“重审”二字,强调“经济环境出现变化,有必要重新审视商法与经济法”。标题为了“强调”,除了在开头添加动词,有时也按疑问句进行拟制,如《阐释学与知识论结合何以可能?》。

  前面提到,“A与B”实际表达的是多个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在实际拟制时,A、B除了用“与”字连结,有时也不使用“与”字。比如,《关爱语言退化群体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这一标题,研究的是“关爱语言退化群体”与“家庭和谐”之间的关系,但作者没有使用“与”,而是以对仗的方式进行拟制。再如,《以行政公益诉讼保护国有财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化中西文明比较研究》等标题,表达的同样是“A与B”,但也没使用“与”字。假如用A和B替换上述标题中的具体研究对象,我们将得到如下标题——《以A保护B》《A创造B》《深化AB比较研究》。

  标题中的A、B,有时不是指多个不同的变量,而是指同一个对象的多个不同侧面。比如,《杜甫流寓蜀中时期的地理感知与身份认同》这一标题。假如把“杜甫”用A指代,那么这个标题可以简化为《A的A1与A2》,即研究杜甫的地理感知与杜甫的身份认同。有时,标题中的A、B虽然分别代表多个不同的变量,但这里的A或B内部却分化成更多细微的变量。比如,《“两种生产”共同推进文明演进》这一标题,实际表达的是“生产A1、生产A2共同推进B”。

  八、“从A到B”式标题

  如果说“A与B”式标题侧重多个变量“此刻”并存,那么,“从A到B”式标题则侧重变量间已经出现的转化,或者变量拟从当下的某种状态形成另一种“未来状态”。在实际拟制时,“从A到B”式标题存在两种具体样式。

  第一种样式是,使用“从……到……”句式。比如,《从“法政史”到“政法史”》和《从“知识——权力”到“直言”》就属于此类,上述标题直接把A和B替换为几种不同的具体状态。有一些讲究的作者在实际拟制标题时,还会在“从……到……”后面添加副标题。比如,《从“助”到“益”:县域企业公益慈善新转向》和《从人到机器人: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两个标题通过添加副标题,分别交代了“什么”出现了从A到B的变化,从A到B的变化带来了什么实际问题。

  第二种样式是,在标题中使用表达“状态变化”之意的同义近义词。比如,《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儒家礼乐文化的现代转型》《“阐释论”的缘起》等标题,分别使用“形成”“转型”“缘起”等字词。《春秋至汉代律历关系演变》《政治的源初经验与未来发展》《阿伦特政治哲学的现象学范式转化》等标题,分别使用“演变”“发展”“转化”等字词。《清代城市人口职业结构的商业化》这一标题,则使用了“(商业)化”来表达职业结构的变化。

  九、“专业主题”式标题

  “专业主题”式标题,说的是报纸论文的标题有时只呈现了研究主题,但该主题具有明显的学科专业性。或者,作者通过在标题中添加研究视角、研究背景等要素,进一步突出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的学科属性。

  比如,《将风险纳入社会治理法学视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将农业文化遗产带入社会学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学探索》等标题,都采用了“主题+学科”的表达方式,分别强调自己的论文属于法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

  再如,《明人笔记中小说资料的学术价值》《大力推进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研究》《农业农村部职责优化的历史使命》《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公共服务》等标题,分别使用了富有学科特色的鲜明主题,以此为基础进行标题拟制。其中,“明人笔记中小说资料”“海洋文学”属于文学主题,“农业农村部职责”属于公共管理主题,“体育公共服务”属于体育主题。

  有时,“专业主题”式标题也可以按“背景/视角+主题”进行拟制。比如,《创新数字时代的经济学研究》这一标题,“数字时代”是研究背景,“经济学”是主题,“如何创新性地开展经济学研究”可视为研究问题。“专业主题”式标题在表达“视角+主题”时,可以直接写“……视角的什么主题分析”,如《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货币形态分析》,也可以写《从……(视角)看……(主题)》,如《从清华简看阴阳家与儒家的交汇》和《从宗室文人题画诗看清代多民族艺术交融》。

  十、“(形容词)+动词+主题”式标题

  “(形容词)+动词+主题”式标题虽然被列在最后,却是实际发表的报纸论文最常见的标题拟制方式。此类标题在整体表述上,像是在表达一句口号或宣传某个政策,跟大人物写的文章标题十分相像。它们之所以给人留下上述印象,是因为作者在实际拟制时,往往使用大词、动词甚至形容词。具体来说,此类标题在实际拟制时,有如下三种具体样式。

  第一种样式是“动词+主题”。即在研究主题前面添加特定动词,以此表达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比如,《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激发企业并购的匹配效应》《推进传统行政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基础》等标题,开头分别使用了“加强”“激发”“推进”“夯实”等字词,实现了一种“研究主题问题化”表达效果。

  第二种样式是“介词+主题+动词+主题”。与第一种样式相比,第二种样式一前一后出现了介词和动词,且将主题进一步细化为多个方面,更加强调主题间的前后递进关系。比如,《将高价彩礼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使用了“将……纳入……”句式,表达的是后者对前者的约束。再如,《以两业融合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使用了“以……筑牢……”,强调的是前者对后者的积极作用。

  第三种样式是“形容词+动词+主题”。与前两种样式相比,第三种样式所写的标题虽然仍以动词开头,但这些动词已经带有“形容词+动词”的双重属性。与那些纯粹的动词相比,“形容词+动词”的表达口吻更加坚决。比如,《着力构建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使用了“着力+构建”,它实际表达的是“大力地构建高质量数据要素市场”。再如,《持续探索社会文化史研究新路向》使用了“持续+探索”,它实际表达的是“持续地探索社会文化史研究新路向”。

  类似的标题,还有《积极建构流动社会中的共同体》《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挖掘北方民族历史文献价值》《加快培养外交形象分众化传播人才》《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意义》《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等。这里的“积极建构”“扎实推进”“深入挖掘”“加快培养”“深刻理解”“全面准确落实”,其实说的是“积极地建构”“扎实地推进”“深入地挖掘”“迅速地培养”“深刻地理解”“全面准确地落实”。假如把开头的这些“形容词”去掉,只保留后面的文字,则上述标题将变成《建构流动社会中的共同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挖掘北方民族历史文献价值》《培养外交形象分众化传播人才》《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意义》《落实司法责任制》。相比原标题,删减后的标题在文字气势上已被削弱大半。

  十一、小结

  以上便是我们归纳总结的报纸论文标题拟制的10种方式。与期刊论文特别是高水平期刊论文的标题相比,报纸论文标题在规范性上要弱一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建议作者把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研究框架等要素表达到位。一方面,方便审稿人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的投稿论文,另一方面,这样做也便于作者有序展开自己的论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