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会计论文

事业单位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时间:2022-08-20 10:21 所属分类:会计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目前在金融会计新准则推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金融行业报表体系不能与新准则相互适应的现象、会计科目无法与新准则适应的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和应对问题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会计新准则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金融行业应重点分析具体的变化情况,按照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工作的完善、优化、整改,促使各项工作的良好实施、优化落实。

  关键词:风险防范;事业单位金融会计;防范措施

  引言

  金融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数字金融是指将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平台型互联网科技事业单位或金融服务,包括互联网支付、手机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信贷等诸多金融服务。数字金融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了对金融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资金在短缺方和盈余方流通,提高了金融生产力,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缺陷,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1.会计核算部分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金融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与国际会计管理准则逐渐接轨,但制度仍不够完善。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风险需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保障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在计量金融资产价值时,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此阶段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会计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数据统计工作,有市价需求时,需要收集成熟金融市场的数据;无市价需求时,需要运用估价模型开展计算工作。这些数据的假设没有完善的标准,财务核算结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存在判断不合理的情况。与此同时,一旦不同事业单位对同种类的资产公允价值进行不同方式计量,那么将会出现事业单位可比财务信息失去比较价值,对于事业单位后续的战略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此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及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会计软件的完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2.事业单位金融会计现状

  2.1金融会计管理方式落后

  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子会计凭证等新技术的出现,促使原有的会计职能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逐渐向价值管理、决策支持等方面转型,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金融行业的财务指标、财务比率等,如流动比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资产率等,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业务的发展,其内涵可能已发生很大改变,若会计管理方面不能及时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会造成对安全性、盈利性等方面的误判。同时在管理模式方面,原有的基于合理规模设置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等有些已不再符合实际情况,亟需根据最新变化重新进行调整。

  2.2工作人员的能力低

  会计新准则的环境下金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各项工作效果,一旦人员缺乏良好的能力就会导致工作效果较低,不能满足新准则下的基本要求,而目前在经营事业单位初期实施会计新准则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思想观念局限于之前的工作模式,不能快速适应到新准则的要求,很容易出现计量方面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水平,同时由于人员的能力较低、缺乏灵活化的工作方式,不能适应会计新准则的标准、规范、要求等科学运用现代化的计量措施与合理的计算手段,导致整体的工作有效性无法与新时期的会计准则要求相符,不能确保相关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符合要求。

  3.事业单位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3.1完善事业单位的制度

  首先,应着重关注会计处理工作的制度完善性,对于允许会计计量与确认或是核算工作中大量估计与专业性判断的问题应妥善处理,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应用大量估计和专业判断方式期间强化监督管理力度,或是减少会计工作此类现象的发生,不断修改完善制度内容、提出监管的要求,切实改革完善金融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其次,完善金融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日常行为方面的制度内容,提出每位会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标准要求和基本原则,不仅需要根据会计新准则的内容实施工作,保证所有计量确认、核算等工作的标准化实施,每位会计人员都需经过会计新准则知识的培训与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培训才能进入岗位工作,以免因为人员工作能力低出现问题。最后,完善会计思维创新的制度,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创新自身的思维模式,结合新准则的要求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表外业务内容进行表内化的处理,及时性、准确性将衍生工具业务的风险隐患、财务状况以及其对事业单位未来的经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展现出来,同时要求会计人员明确分析四类公允价值、利率摊余形式的特点,准确彰显市场影响因素和时间价值,利用创新性的手段准确计量金融资产的数据信息、负债数据信息,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弥补传统工作的不足之处。另外,在制度中还需要求会计人员在金融资产减值方面,合理运用现金流量折现的措施、多级分类的方式等,获取更多的有价值信息内容,准确彰显贷款价值,为金融事业单位的决策、管理等提供准确依据。这样在制度中提出会计规范标准、创新原则的情况下就可以使得会计人员在新准则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各类知识和技能,拓展自身的工作思维,达到预期的创新改革目的。

  3.2借助数字化手段,推进金融会计提质增效

  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体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可有效促进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透明。应充分借助新技术、融入新时代、创造新突破。在金融监管领域借助数字技术,可增加对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因此应积极推进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安全运用,在大幅提高金融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提升金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同时积极培育“会计+”人才,积极培育既掌握金融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原理的复合型金融会计人才,助推金融会计发展拥有强劲动力。

  3.3提升会计人员职业水平

  首先,应结合新会计准则开展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准则中的内容,不断拓宽金融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强化其对新会计准则理解。其次,应不断提升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意识和道德水平,设立对应的奖惩机制,确保能够激发其责任感,保障金融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负责认真,不断促进事业单位规范化发展,形成完善的事业单位核算基础。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结合培训进度,定期检测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开展会计人员素质考核工作,对于职业水准优秀的人员予以提拔,建立更为专业的金融会计队伍,将新会计准则传达下去,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理解当前的新政策,避免违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督促从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自主学习,通过奖励等形式激发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学习意识,为后续的会计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会计与资本市场之间是供需关系,中间的联系纽带是会计信息。过去资本市场中大型事业单位上市要审查前三年的业绩,而目前上市的数字技术型事业单位上市时间较为灵活,证监会在审核事业单位信息时难以把握,这就需要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的作用。资本市场既推动了会计准则的优化,也是会计准则的主要用户。事业单位披露的会计信息所呈现出来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是投资者决定资金投向的重要参考。因此,会计信息在数字金融事业单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资本市场越规范,越要求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吴俊萍.事业单位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因素探究[J].今日财富,2020(06):153-154.

  [2]毛洪梅.金融会计中的不稳定因素及应对手段[J].中国集体经济,2018(15):125-126.

  [3]田静.事业单位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01):92-93.

  [4]范青.探究金融会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165.

  [5]李怡.事业单位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J].商,2016(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