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农业论文

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7-21 14:10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农田灌排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高标准农田面积逐年扩大,为实现生态保护,推进产业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标准农田还存在耕地地力不高、农田环境变差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同步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培育健康土壤,建立绿色农田,提高耕地综合产出能力,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虽然当下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建设标准模糊、各建设部门无统一的标准、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失、后期管护欠缺等。通过剖析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以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也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作为参考。

  1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土地权属调整困难

  一片高标准农田往往涉及多个农户,前期调研摸底总是无法满足每一个农民的要求,设计的只能是规范要求下农户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即便已经较高程度地满足农民需求,但未能如愿的个别人还是可能造成施工难以推进下去。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需要将原有零散分布的田块整合成片,导致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这涉及了农民的核心利益,协调工作十分困难。

  1.2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单一

  从我国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来看,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资及各级地方政府配套,但在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资,地方资金配套比例较小。虽然各级政府为了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充足的资金来源,积极倡导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富余资金,但是资金来源相对单一,致使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不显著。

  2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策

  2.1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农户参与度

  没有人比农民更加了解自己的土地,没有人比农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土地。要在相关规范要求下,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尤其是前期调研阶段,应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好农民权益。在项目验收阶段,充分听取农田建设所在村组相关人员意见,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以此作为倒逼项目建设质量提升的一种手段。

  2.2整合现有部门资金

  为了保证各地农村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我国各级政府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为了着力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设施的资金问题,要充分调动各级基层党组织人员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将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发改、国土资源及水利等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2.3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

  以高标准农田在建区为重点,整合资金,协同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耕地质量提升、轮作休耕等措施,建设耕地地力提升示范区。要建立耕地地力提升财政资金长期投入机制,按照不少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10%的比例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工作,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确保建成后耕地质量等级稳步提升。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施用土壤调理剂、腐熟剂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农艺措施给予适当补助。对以前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且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可结合退化耕地治理项目,提高耕地质量。

  2.4加强技术提升,创新传统工程措施

  多措并举,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机械化、规模化、標准化“三化”联动,以及农田排灌能力、耕地生产能力、农机作业能力“三力”提升,同时,还要加强技术提升、创新传统工程措施。例如,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合理布局规模化牲畜养殖场,配套适度规模农业种植基地;推广绿色生态固埂技术,以土埂为主,土石结合,在田埂上栽培适宜本地生长、固土性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减少工程护埂对农田环境的影响;优化生态沟、生态渠、生态池,合理布设生态湿地,种植水生耐肥植物,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农药化肥的直接排放量,增强农田自我生态修复功能。

  2.5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规模化经营联动

  农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有些农村地区财政相对紧缩,而有些农村地区的财政则相对富足,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这就需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充分引导当地的农村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参与项目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当地村民收益融合起来,将实施后的项目统一交由农业合作社类公司经营,当地村民通过土地租赁、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增加自身收入。同时,政府应加大农业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土地种植条件,吸引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农村土地,也可适当提高土地流转收入,以进一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2.6质量提升工程

  在全国全面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集成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传播土地休耕理念,涵养土地;推广绿色种植,开展土壤酸化改良,建设生态缓冲隔离带。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做到控制地下水过度开采,高效利用自然降水,化肥使用量显著减少,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玉米秸秆基本利用,畜禽粪便基本处理,废旧农膜基本回收,全方位提升耕地质量。

  2.7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过程进行科学监管。在全国范围内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布局,统筹规划并且组织实施。我国长久以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分散在多个职能管理部门,而每个部门要求的标准及工作内容均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这也使我国在践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道路上面临着重重考验。机构改革以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需要统筹各县工作,制定完善“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结合自身地域特征,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同时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执行的相关技术标准。

  2.8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

  项目移交后,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项目运营情况做好项目后评价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后期管护经费、农业补助用以补贴项目运营,既要保证业主利益,又要确保当地农民收益不低于土地流转前收益。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对于后期管护效果好、运营收益高的项目,可通过专项资金奖励继续加强后期管护。

  结语

  农业的稳定发展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快速进步的基础内容之一。土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在基础,因而要加强农田的合理利用,保证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其重要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迎来改革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考验,如何突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障碍成为当地农业工作者的共同目标。通过采取多项改革措施,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多样化开展、拓宽渠道和整合资金、做好项目建设后期监管工作等,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保障,促进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韦羡侠,黄城西,莫仁斌.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思考[J].广西农学报,2020.35(3):51-54.

  [2]张灼明.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式对策:以广州市某区为例[J].乡村科技,2019.30(31):116-117.

  [3]张书存.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农业,2019(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