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体育论文

运动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时间:2022-07-19 17:23 所属分类:体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当前在相关研究当中仍然没有对运动心理训练的具体内涵有统一解释和定义。本文对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进行了多角度探讨,进一步推动运动心理训练的发展。

  关键词:运动训练;心理训练;运动员

  引言:

  运动员在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过程当中,需要开展高强度身体素质锻炼的同时,也需要承受强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运动员必须要形成符合比赛和训练要求的心理素质水平,才能够完成运动训练的任务,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不仅如此,运动条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运动员之间身体素养和竞赛战术安排的差距逐渐缩小,所以决定比赛输赢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运动员的心理素养和心态的稳定状况与其运动水平的发挥有直接关联。如果是身体素养和运动技能大致持平的运动员进行比赛,往往心态稳定、意志坚定、具备信心的一方会取得最终胜利。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即便运动员之间的运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心理素质水平较好的一方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出现反败为胜的结果。因此,心理素质水平的训练也是运动员训练的关键内容之一。

  1.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概述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的具体内涵和定义在《体育心理学》的教材当中给出了广义和狭义的解释。从狭义的角度,运动心理训练就是采取一系列手段实现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改变,从而符合进行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相关要求;从广义的角度,运动心理训练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干预帮助运动群体的心理环境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实现身心的共同提升和发展。该定义认为,运动训练的主体不仅包括运动员,还有进行体育学习的学生群体。本文接下来从以下几点对心理训练的具体内涵和本质进行分析研究:

  1.1心理训练具有针对性、精准性

  开展心理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运动技能、战术效果的提升,确保运动员能够发挥出最优的竞技水平。所以心理训练必须要充分考量运动员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精准训练,发挥心理训练的价值。不仅如此,心理训练与身体素养的训练存在共同之处,也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的训练,仅仅依靠短时间内的几次训练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运动员要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克服心理障碍,需要教练和运动员一起努力。

  1.2心理训练需要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相结合

  心理训练不仅需要依靠教练进行外在的疏导和控制,运动员自身也需要进行自我控制。大多数研究指出,运动员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自我心理控制,从而使个人的心理状态达到稳定和最佳,运动训练和比赛奠定强大的心理基础。教练要帮助运动员掌握进行心理调节和控制的方法,为心理训练的效果提供保障。

  1.3心理训练是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结合

  只有在心理训练当中突出强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干预方法,才能够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实现有效影响。可一部分影响方法并不属于心理训练,以运动员接受的政治思想教育为例,这不属于心理训练的内容,因为这种训练形式的理论基础、训练方法、训练目标、训练内容都与心理训练的实质和内涵存在差异。

  1.4心理训练能够为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稳定发挥提供保障

  在运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处于个人身心最佳状态才可以取得最佳成绩。运动心理训练不仅能够使运动员的情绪处于积极正向的状态,还可以指导运动员具备运动项目所要求的基本心理素质水平。运动心理训练也可以实现运动员身心的共同健康发展,使运动员能够长期保持积极向上、自我适应能力强的稳定心理状态,这也能够帮助运动员避免因为焦虑状态、情绪心理浮动过大等情况而出现失误行为,保持心理和情绪的稳定状态。因此,心理训练实质上是能够帮助运动员实现超常发挥的指导咨询手段。

  根据以上内容,本文对运动心理训练的定义为:运动心理训练就是在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方法的学科基础之上,通过多种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引导其心理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进一步推动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个人运动实力,并且帮助运动员掌握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方法的精准性、持续性的教育过程。

  2.运动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2.1肌肉放松方法

  这一方法所具备的原理和逻辑是,当人体的肌肉在持续一段时间的紧张状态后,会紧接着进入一段时间的放松状态,根据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时间规律,也可以明确心理状态的交替规律。通过肌肉放松法,可以使运动员过于亢奋、过度紧张的状态得到有效舒缓,也能够提升睡眠质量、减轻疲劳感,从而实现运动员心理状态的高度稳定[1]。

  2.2动机激励法

  这种方法更多的应用于运动员进行比赛的过程当中,引导运动员形成为国而战的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的拼搏理念、取得胜利的强大自信,同时也可以帮助运动员收集和分析相关比赛资料,例如其他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场地布置、裁判员的基本情况等信息,通过知己知彼增强运动员取得胜利的信心。与此同时也需要为运动员进行正确面对失败的心理建设,使运动员享受比赛、充分展现个人优势,从而取得理想成绩[2]。

  2.3深呼吸调整法

  众所周知,深呼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情绪得到稳定。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当中也可以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因为在吸气时,肌肉会随之紧张起来;呼气时,肌肉也会随之放松。这种节奏能够使运动员的紧张状态得到稳定,为运动员个人正常水准的发挥提供保障[3]。

  2.4游戏转移注意力法

  通过进行多样化、轻松愉悦的小游戏帮助消除运动员将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尽量选择能够进行热身和心理碰撞的游戏,同时游戏需要具备明确的规则和流程,从而使运动员在游戏过程中得到情绪的释放,转移其对比赛的高度注意力,以稳定平和的状态进行竞赛。

  2.5自我调节方法

  运动员可以在参加比赛的时候进行自我心理疏导,主要可以利用自我倾诉、自我命令等方法使个人的情绪达到稳定状态,形成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心境。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可以发现,自我调节的方法在使运动员的情绪和心理实现稳定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理机能。著名学者也曾明确指出,自我暗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是在联想时出现的心理冲动,也会对身体机能、行为举止等产生影响。所以自我调节也与生理机能有内在关联性,进行正确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暗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理机能的稳定发挥。

  3.结束语

  根据以上所述内容,不同的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具备其独有的特征,而且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选择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时,可以选择一种,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不管如何进行运动心理训练,都必须要在充分明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的前提下,根据运动项目和运动员个人之间的差异性,选取最恰当的心理训练手段,要重视心理训练方法的可行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运动心理训练不仅要使运动员掌握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手段、方法,也要使运动员能够选择恰当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个人在训练和比赛当中取得最佳效果,保持积极向上的稳定心理状态和情绪,实现身心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耕春. 高水平运动技能训练中的运动知觉心理训练取向[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4(3):4.

  [2]张忠秋. 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要素[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3(4):4.

  [3]蔡勇. 谈心理暗示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0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