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如何从博论章节中提取期刊论文

时间:2022-06-08 21:47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不少高校要求,博士生发表特定级别/数量的论文才能毕业。为了确保博士论文写作、期刊论文发表互不耽误,多数作者会考虑把博士论文改成期刊论文。不过,很多人只知道上述“改写”涉及篇幅压缩,但对选择博士论文的哪些内容进行改写,则知之甚少。由于自2014年起不再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本文转而依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立项名单”,选择相关论文进行分析。

  具体操作如下:将出现在立项名单但尚未上传至知网而无法下载阅读的博士论文剔除,并对照剩余的立项博士论文名称、作者姓名、博士毕业单位等信息,查询该作者发表的与博士论文高度相关的C刊论文,最终得到9篇博士论文及18篇C刊论文。围绕上述论文,梳理出博士论文“改写”期刊论文的五种操作方式。

  一、从相对独立的博论章节中提取期刊论文

  博士论文的每个章节,并非都可以改成可发表的期刊论文。不过,虽然不提倡生硬地在博士论文某一章的开头和结尾添加衔接语,“拼凑”出一篇期刊论文,但我们也不反对围绕博士论文的某一章改写期刊论文。当然,上述“章节”务必相对独立,“相对独立”是将该章节改成期刊论文的重要前提。“相对独立”说的是,某些博士论文的特定章节从逻辑完整性的角度看,可以独立成文,其他章节存在与否并不直接影响该章节的展开和论述。上述相对独立的章节,突出体现在反映历史变迁、研究对象具有多维视角、分专题写作等类型的博士论文中。

  比如,赵蓓红的博士论文写的是《近现代上海妇女报刊史(1898-1948)》。作者在上述论文中将妇女报刊史划分为清末时期、民国初年、五四时期、十年相对稳定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时期,且每一时期在博论中所对应的章节,均围绕背景或概况、代表性妇女报刊等内容展开。固然人类历史的前后阶段是相关联系的,但写论文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历史阶段,而只能围绕某个或某几个历史阶段开展写作。从理论上说,只要作者能解释清楚围绕研究这个或这几个历史阶段,那么对应的历史阶段就可以独立成文。因此,上述博士论文所涉及的各时期都可以单独提取出来,改成一篇期刊论文。实际上,作者也正是这么做的。她选择“民国初年”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篇名为《民国初年上海妇女报刊商办转型历程考略》的C刊论文。

  定性研究的博论可以从从相对独立的章节中提取小论文,定量研究的博论也可以这样操作。比如,博士论文《人口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通过经济理论建模与计量实证方法,探讨人口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生育率下降的因素。“人口结构”既可以按年龄划分,得到“人口年龄结构”,也可以按户籍划分,得到“人口城乡结构”。甚至“人口城乡结构与经济增长”既可以基于静态面板估计,也可以基于动态面板估计,“生育率下降”既可以做宏观分析,也可以做微观分析。上述内容,分别构成了该博士论文的多个章节。不管是把“人口结构”按不同标准进一步细化为各种二级变量,还是对同一子问题采用不同方法、视角进行分析,它们均可以视为研究对象的多维性,每一维度所对应的章节都可以独立存在,改写成期刊论文。按照这些的改写逻辑,作者刘丰从“人口年龄结构”这一二级变量、“育龄”这一微观视角出发,分别围绕博士论文的两个章节改写出两篇C刊论文。

  除此之外,假如博士论文存在“专题研究”,那么,也可以尝试围绕“专题”下的某一节去改写期刊论文。所谓专题,是指针对某个特定对象而特别收集制作而成的一种集中作品。尽管“专题”下的博士论文的对应小节,都是针对同一对象而写的,但各小节之所以分别作为一小节,正是因为它们围绕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展开论述,因此存在明确的区分度,可以将其分别改写成一篇学术论文。从这个角度说,“专题”下的各小节也是研究对象多维性的一种体现。

  二、从博论的“理论基础”中改写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尤其是C刊论文,强调学术性和理论性。要将博士论文改成符合规范要求的期刊论文,就要关注博士论文理论密度较高的那些章节。涉及“理论基础”的相关章节,无疑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章节之一。“理论基础”是博士论文的必写内容,用来解释学位论文要用什么理论去分析自己所要研究的那个问题。把握住学位论文的理论基础,相当于为期刊论文找到了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这种情况下,把博士论文改写成期刊论文就容易多了。

  《全球治理中的弱制度设计——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巴黎协定>》是一篇国际政治专业的博士论文,作者认为在当前多元文明兴起与全球治理模式“去中心化”发展的背景下,强制度不但因面临严峻的挑战而难以建构成功,而且已经确立的相关制度也因为多元诉求的存在而日益面临合法性和有效性危机。因此,需要关注弱制度。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尝试对“弱制度-强治理”现象提供一个解释框架,用来说明弱制度为什么会导致强治理,以及如何导致强治理。这显然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研究问题,而全文的亮点也正体现在作者对“弱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所做的阐述中。

  在上述博士论文的第三章,作者系统解释了弱制度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他首先提出了三个一般性假定,并将其作为分析弱制度设计的总体背景。随后,从三项假定出发具体阐述了制度建构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差异与出现的倡议竞争。同时,对制度建构的一项重要促进性因素——议题压力进行界定。最后,阐述了弱制度设计的出现。凭借上述“弱制度-强治理”现象的解释框架,作者完成了3篇C刊论文。即《错误知觉、议题身份与国际冲突——以中美南海航行自由争议为例》(下称论文1)、《扩散进程中的规范演化:1945年以后的航行自由规范》(下称论文2)和《认知差异、双向互动与全球性规范建构——以网络安全规范的建构为例》(下称论文3)。

  上述三篇C刊论文,作者分别借用了“弱制度-强治理”现象解释框架中的一个或多个理论要点,完成了对不同国际政治问题的解释。如果仔细阅读这三篇期刊论文的摘要,我们还能发现作者围绕博士论文“理论基础”所改写的期刊论文,其实是按同一个“套路”进行模式化写作。也即,作者在期刊论文中选取了不同的案例,并根据不同案例的实际分析需要,对博士论文“理论基础”的要点做出了取舍。这一写法既不费力,且写出来的多篇期刊论文各有侧重,并没有因使用同一解释框架而出现论文雷同现象。

  三、围绕博论的研究主题做综述研究

  做综述研究,也是博士论文改写期刊论文的一种便捷的操作方式。之所以称其为“便捷的操作方式”,是因为博士论文为综述类期刊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大量写作素材。期刊论文做综述研究的一大前提,就是作者已掌握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而博士论文的写作,本身就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的查阅和利用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上,围绕博论的研究主题做综述研究,完成期刊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方式。

  比如,博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贸易利益个体分配研究》与C刊论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展》。两篇论文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当然,作者的博士论文完成于2020年,而她的期刊论文则早在2018年就已发表。不过,这并不影响本条所要介绍的围绕“综述研究”改写期刊论文的可行性。也即,博论与综述类期刊论文存在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系并不因期刊论文先于博士论文完成而被否认。正因为二者存在密切关系,所以本文才将“综述研究”作为一种可靠的改写方式。

  上述两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同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其中,期刊论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展》针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梳理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演化过程。即一方面归纳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度量方式,讨论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贸易的理论机制,另一方面整理了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从而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上述研究问题做出了回答,完成了对博士论文的改写。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博士论文也有文献综述,但不能把综述研究的期刊论文直接等同于文献综述。特别是,不能仅在期刊论文的写作中介绍某年发文量有多少、研究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趋势等内容,而务必围绕固定明确的研究问题展开分析、得出观点。后者是综述研究,而前者只是文献综述。期刊论文如果写成文献综述,那么,很难发表高层次期刊。另外,围绕博论的研究主题做综述研究,也不能简单照搬博论中的文献综述,而应借助博论文献综述中提及的相关文献,围绕特定的研究问题将其有序组织起来,使其成为期刊论文得出观点的重要论据。

  四、围绕“现状分析”写期刊论文

  期刊论文强调研究问题真实存在,不能研究一个假问题。很多博士论文都会针对特定问题介绍其现状。因此,对“现状”展开分析,也可以将博士论文改成一篇期刊论文。因研究类型不同,围绕“现状分析”改写期刊论文时,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现状+机制”“现状+原因”“现状+评价”等几种情形。其中,“现状+机制”和“现状+评价”多见于实证类的期刊论文,“现状+原因”多见于思辨类的期刊论文。

  比如,博士论文《“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的第四章,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分工合作的典型化事实”。这一章又分为两小节,分别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现实、制造业互惠合作发展的现实。“分工合作”说的其实是“产业共生”问题,而“OFDI”(对外直接投资)又是“互惠合作”的重要内容。上述博士论文的作者,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产业共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等具体现实出发,分别完成了C刊定量论文,即《产业共生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分析——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和《中国OFDI对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第一篇C刊论文探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机制,第二篇则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基于不同动机的中国OFDI对中国出口结构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再如,博士论文《中国社会流动的特殊性:表现、成因及对策研究》。从题目上就能看出,这篇博士论文是按照三段论展开的。其中,这里的“表现”就是研究问题的现实表现,也即“现状”。这位作者所写的C刊论文,题目是《联根式流动:中国农村人口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的隐蔽性特征》。作者把博士论文中的“中国社会流动”这个大的现状,直接缩小到“农村人口流动”这个小的现状上,并从博士论文所介绍的“特殊性”的三个现状表现,即联根式流动、脱嵌式流动与发展式流动,选择“联根式流动”这一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的具体原因。

  围绕“现状分析”将博士论文改写期刊论文,除了分析影响机制、原因,还可以对现状做出评价。前文提到的博士论文《“一带一路”价值链驱动机制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其作者就曾通过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产业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共生情况、耦合情况做出评价。对“共生情况”和“耦合情况”的评价,分别构成了C刊论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共生水平与贸易效率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耦合性的四维分析》的主体内容。

  五、将博论一般性的写作对象中国化

  由于博士论文追求知识上的广博,目的是让答辩专家相信作者在专业领域懂得很多,同意其毕业,因而作者有时会突出写作对象的一般性而淡化中国立场。相比之下,期刊论文更强调论文与中国高度相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博士论文与期刊论文的上述写作差异,既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准,也为博士论文改写期刊论文提供了契机。既然博士论文侧重一般性的内容,那么如能将写作对象聚焦到中国上,把一般性原理与对中国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便可以实现博士论文改写成期刊论文。

  这方面的案例,可以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贸易利益个体分配研究》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区域贸易协定与中国制造业出口》来说明。前者是一篇博士论文,后者是一篇C刊论文。上述博士论文的六章内容中,只有两章直接写“中国”,剩余四章只是从一般意义上论述“贸易不确定性”的各种内容。而在已发表的期刊论文中,这位作者没有过多介绍一般性内容,而直接在前言提出了两个与中国存在高度利益关切的区域贸易协定——RCEP和TPP。其中,中国主动参与了前一个贸易协定,后一个贸易协定虽未直接参与,但其成员国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因美国退出该协定而带来不确定性。这篇期刊论文研究的,正是RCEP和TPP对中国带来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可见,通过把写作对象中国化,写作内容得以进一步聚焦,针对中国问题所写的期刊论文,也更能反映作者的理论探索,体现论文的写作价值。

  小结

  博士论文改成期刊论文,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本文只是从内容选取的可行性角度,介绍了五种方便操作的写作方式。其中,从相对独立的博论章节中提取期刊论文,是最简单的一种操作方式,但这类博士论文可遇不可求。如果自己的博士论文各章节无法相对独立,那么还可以从博论的“理论基础”中改写期刊论文,或者围绕博论的研究主题做综述研究,围绕“现状分析”写小论文,或者将博论一般性的写作对象中国化。但不管选用哪种方式,作者都要注意通过有机整合而非机械拼凑去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