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农业论文

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2-07-15 10:14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对于桑黄来说,属于常见的药用真菌之一,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从国内的情况而言,长白山区域中包含了大量的野生桑黄,并且在辽宁省东部的山区同样存在不少。通常来说,处于自然环境当中,无论是杨、柳、桦,还是柞、山楂以及暴马丁香等阔叶树,均可以生长,呈现出一片繁茂的景象。所以,加强对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研究可谓十分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某某省份地区桑黄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提出了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从而有效提升桑黄段木栽培技术应用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桑黄;段木;栽培技术

  引言

  众所周知,在东亚区域,桑黄属于一种传统的药用真菌种类之一,对于我国来说,早在几千年以前便已经得到了有效地运用,并且有很多古书记载信息。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之后,从中不难获知,桑黄拥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能,可以使免疫力得以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還能够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加以有效防治,让血脂进一步下降,带给尿酸良好的抑制功效。作为野生桑黄主要的生产区域,长白山区十分关键。然而由于人为方面的因素干扰,造成资源量日益缩减,其中的部分种类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在最近几年,桑黄段木栽培技术得以不断成熟,同时朝着日渐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变化,为此,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桑黄段木栽培技术可谓至关重要。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桑黄段木栽培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某某省份地区桑黄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从近些年以来发展的情况而言,某某省份地区的桑黄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采用的栽培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均表现出很大的优势,然而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依然显现出诸多不同方面的缺陷和不足,针对桑黄段木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比如,进行桑黄菌段培养的时候,非常容易产生了环境管控、环境污染等不同方面的问题、桑黄的质量、栽培技术有待完善等等,所以,需要凸显出当地地区具有的资源、气候等优势,加大针对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能够进一步增强某某省份地区桑黄产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尽快解决栽培原料紧缺的难题,如此才能促进桑黄产业的不断发展。因为我国的天然林是被禁止砍伐的,造成木段原料的价格不断提高,因此,需要保证所选用栽培原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全省地区的情况而言,目前缺少针对桑黄的深加工企业,严重阻碍到产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基于规避出现桑黄市场产生大幅变化的目的,需要加大对当地桑黄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和推动力度,使整个产业链得以延伸,进一步增强其附加价值,让整个市场变得更加稳定。近些年以来,某某省份地区的森林资源研究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有关企业共同组建了桑黄分会,目的在于加快对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速度,让某某省份地区的桑黄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

  二、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确保栽种时间设定的合理性

  精心筛选出来的SH2菌株主要依靠xx食药真菌研究所供应的桑黄菌株杨树段木经过栽培获得。首先进行一级种的制作,等到菌种11天以后便可以满管。随后,把菌种以直接的形式可以转接到相应的二级菌培养料内,在生长大约一个月以后,便能够达到长满菌瓶的效果。在第二年年初的时候,可以开始制作三级菌,当菌种生长大约45日之后,便能够长满袋。对于三级菌的生长环节来说,需要做好杨树段木的准备工作,接着进行劈段、拼接、套袋以及两端扎口等处理,有助于实现两端接种处理。在每年的2月中旬时可以实施段木接种处理,在大约4月的时候,则实施催蕾、进棚,接着做好出菇管理工作。而桑黄具有多年生的属性,通常在3~5年的时候便能够进行采收。

  (二)科学进行培养基的制备

  (1)一级种培养基配方具体为:五维葡萄糖大约22g,蛋白胨4g,磷酸二氢钾4克,硫酸镁1g,琼脂25g,添加水1500mL。(2)二级种料的配方具体为: 木屑大约75﹪,麸皮大约14﹪,玉米粉大约4%,五维葡萄糖大约1.5﹪,磷酸二氢钾大约2﹪,石膏1.5﹪,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6﹪。(3)三级种料的配方具体为:木屑大约75﹪,麸皮大约17﹪,五维葡萄糖大约2﹪,石膏大约1.5.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6﹪。所栽培的段木基质将杨木作为首选。

  (三)明确具体的接种量

  通常情况下,一支一级试管种能够转接二级菌种瓶5瓶;一瓶二级菌种能够转接三级菌种袋大概24袋;一袋三级菌种的两端接菌种能够接段木1段。进行栽培核算用料的过程当中,能够借助逆推法完成准备原料的任务。

  (四)加强灭菌处理

  运用高压灭菌处理方式,其中一级菌种料的相关灭菌要求是处于121℃温度下,维持25min;二级菌种料和三级菌种料的相关灭菌要求是处于121℃的温度下,维持2h。桑黄段木的相关灭菌要求是处于121℃的温度下,维持5h。假如具有一定的条件,能够由那些具备资质的企当中购买到更多的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以及三级菌种等,使段木处于常压灭菌处理之下,完成12h的灭菌处理任务。

  (五)保证培养温度的适合性,及时进行通风

  无论是二级菌种,三级菌种,还是段木栽培来说,均应该处于某个特定的温度下实施,同时及时进行通风,以便确保桑黄菌丝能够健康生长,体现出一定的活性,便于实现出菇。当进行室内培养的时候,此时的菌丝生长无需受到光照的作用,需要运用黑暗培养的方式,使温度处于24~29℃的范围之内。在培养的初期阶段,不必进行通风,处于培养的中后阶段,受到菌丝满瓶的影响,在每一日应该进行3次通风,保证每次的通风时间大约为1.5h。

  (六)做好段木进棚准备工作

  处在段木桑黄菌丝培养阶段,需要做好栽培拱棚的搭建工作,完成对蓄水池挖掘任务,使相关喷水设备处在棚中。在拱棚的上面则覆盖两层遮阳网。并且预留通风口,不过需要暂时进行关闭,到了栽培的后期阶段,如果需要增加通风量的情况下,应该及时打开。与此同时进行棚内作畦工作,保证畦略高出喷水过道。 结合棚的实际大小、栽培量等情况,从而有效明确畦的数量、宽度。相应的摆放间隙需要预留15cm。 而畦面采用沙石进行铺垫。做畦的过程当中,其中间是高出两边的。等到栽培棚准备完毕以后,需要每隔2日进行1次消毒处理,及时进行通风换气。经过三次消毒处理之后,使菌段处于棚中。当进棚2日以后,并在菌段上面切一个环形切口,长度大约14~19cm、宽度大约2~1cm。进行摆放的过程当中,菌段的底部脱袋,能够立在畦当中。对于切口的下部需要确保和菌皮不会产生脱离的情况,如此,能够确保进行喷水的时候,袋切口的下部不能出现积水的现象,达到对菌段保护的目的。

  (七)加大对子实体栽培的管控力度

  1.科学进行温度控制。当菌段进入棚切口以后,初期每一日应该进行2次通风,每一次通风时间为1.5h,在后期阶段时,需要增加通风量,及时打开通风口,达到每日通风4次,每一次通风时间为2h。在白天的温度应该处于27~32℃范围内,不可以超出34℃,不然桑黄将会提前出现木质化的情况,导致产生停止生长的现象。如果白天的温度太高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进行通风,并且做好加湿降温处理。而晚间的温度应该处于19~23℃的范围内。

  2.合理进行湿度管理工作。在桑黄子实体萌发之前,应保证地面处于湿润的状态,相应空气的相对湿度处于91﹪~96﹪的范围内。对于切口位置的喷水,应该做到少喷水、多次喷水,保证每日喷水大约6次。在子实体萌发以后,需要增加适量的喷水量,缩减喷水的次数,在晴天时需要多喷水,在雨天时则需要少喷水。处于前期阶段,基于确保切口位置湿润的目的,应该及时封闭拱棚,做好通风工作。处于后期阶段,则应该不断增加通风量,在通风完毕以后,便可以关闭拱棚。当桑黄子实体生长之后,其表面并不光滑,表現出鲜黄色、马蹄形的状态。

  (八)注意及时采收

  一般而言,桑黄的生产周期大约是3-4年,主要结合桑黄子实体相应的紧密度、形体的大小、生长的状况等,完成及时采收的任务。进行采收之前的一周前,需要停止进行喷水,并对通风口加以关闭,在通道的地面上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有助于收集一些散发的孢子粉。进行桑黄采收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刀由柄基部切下,接着把桑黄烘干,直至其含水量是11﹪,把其放到较为干燥的室内进行保存。在采收桑黄完毕以后,需要将培养袋口的老菌皮及时消除,然后重新把培养袋排放在棚中,使空气的相对湿度提高到91﹪~94﹪,温度则处于26~32℃的范围内,在一周以后,能够在原来的地方重新长出子实体。

  结论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与分析当中,可以获知,系统分析和思考桑黄段木栽培技术显得尤为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某某省份地区桑黄产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提出了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确保栽种时间设定的合理性、科学进行培养基的制备、明确具体的接种量、加强灭菌处理、保证培养温度的适合性,及时进行通风、做好段木进棚准备工作、加大对子实体栽培的管控力度、注意及时采收。希望此次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与结果,能够得到有关桑黄段木栽培技术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并且从中获取到相应的借鉴与帮助,以便增强桑黄段木栽培技术应用的实际成效,进而充分发挥出桑黄段木栽培技术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桑黄短段木栽培技术研究[J]. 孙坚,傅锋,张世义,田年军,薛峰,颜辉.现代园艺.2015(22).

  [2]桑黄林地栽培技术[J]. 高君辉,杨焱,唐利华.食用菌.2010(02).

  [3]桑黄人工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杨宏伟,丁伟,杨永顺.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04).

  [4]李希政.桑黄人工段木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6.38(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