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扎根理论方法适用的问题类型

时间:2022-11-27 21:12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现在,越来越多的论文作者认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纯思辨的论文不好发表,而量化方法较为复杂,不那么容易上手。于是,相对易学的质性方法特别是扎根理论,便成为很多作者写论文首选的研究方法。但是,扎根理论有其自身适用的具体问题情境,并不是研究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套用扎根理论。为了帮助大家合理使用扎根理论,我们围绕已发表的扎根研究C刊论文,归纳总结出该方法所适用的7种问题情境。

  一、发展概念建立理论的程序问题

  这里说的程序问题,指的是特定现象所对应的流程、规则、机制等过程性、体系化的范畴,包括结构模型、结构特征、结构维度/分类、影响因素、逻辑脉络、内化机制、演化机制/过程、形成机理、路径、指标体系/量表等。要研究过程性、体系化范畴,所选择的研究方法就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不仅如实记录研究问题所指向的一切事实,还要围绕上述事实呈现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揭示出研究问题自身的内在逻辑。

  相比其他研究类型,扎根理论的一大特色就是强调“理论建构”,它提供了一套如何发展概念的固定程序,在发展概念中建构理论,从而解决相关问题。比如,“教育思想的形成”就是一个程序问题。一方面,“思想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各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构成了一个体系化结构,最终形成了特定的思想,因此它又体现着体系化。符合上述特征的研究问题,就适合使用扎根理论。

  参考范文

  王红霞.中小学名校长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22):70-74.

  李立国,蔡文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集群结构特征: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04):85-95.

  王竞一,张东生.先验知识转化为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路径探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29(03):21-30.

  智宁,刘雪娟,叶新凤.基于扎根理论的儒家自省构念开发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06):798-805.

  李洁玲,姚家新.运动员心智游移: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6):43-50.

  王立峰,孙文飞.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价值取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理论与改革,2022,(03):56-69.

  汪涛,周玲,周南,牟宇鹏,谢志鹏.来源国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基于美、印消费者评价和合理性理论视角的扎根研究[J].管理世界,2012,(03):113-126.

  李佳薇,梁枢.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因素量表的研制与检验——基于“家校社三不脱离模型”的扎根理论构建[J].体育与科学,2020,41(01):84-93+103.

  戴光全,梁春鼎,陈欣.基于扎根理论的节事场所与会展场馆场所依赖差异——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09):1707-1721.

  周畅,刘勇.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最美的书”装帧设计影响因素研究[J].出版科学,2022,30(01):32-41.

  二、现有理论难以有效回应的老问题

  严格地说,第一条所说的“程序问题”其实是一个总的问题情境。也即任何使用扎根理论已发表的C刊论文,其研究问题实际上都符合上述特征。从本条开始,我们将正式介绍扎理论所适用的问题情境的具体类型。这些具体类型,可以视为“程序问题”的各种不同样态。

  扎根理论旨在发展概念建构理论。当我们拿到现实数据后,有时会发现:现有理论难以有效回应数据背后的特定现象,这就需要建构更完善的理论,给出有力解释。所谓“难以有效回应”,既包括理论层面未能达成共识,仍然存在争议的问题,也包括实践层面始终存在、没能解决的问题。前面提到,扎根理论擅长建构理论。现有理论难以有效回应的老问题,就是扎根理论所适用的一大问题情境。在该情境下,扎根理论充当的是新方法的角色,也就是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

  比如,“孵化器”这一概念,人们经常使用。但是在学术期刊中,"孵化器"并非是一种共识,而是表现为以"辩护型"为特征的"立足国情"范畴和"仲裁型"为特征的"引入国外"范畴。上述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也就意味着现有理论难以有效规定其本质属性。像这类问题,就适合做扎根研究。再如,当前沂蒙精神在传播方面存在一些困境,这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细究原因,就会发现:上述实践困境,在于没有深入挖掘沂蒙精神的历史本源,以及缺少对“沂蒙精神”概念内涵的多维阐释。这就把实践问题理论化了,从而可以使用扎根理论建构模型,回应上述困境。

  参考范文

  王路昊.是共识还是边界概念:基于扎根理论对学术期刊中“孵化器”的定义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35(04):146-153.

  杨克.沂蒙精神的概念模型:沂蒙老区百岁老人社会记忆的扎根研究[J].理论学刊,2021,(06):32-41.

  王青,庞海芍.教师跨界学习机制下的叙事转译——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04):100-106.

  谭爽.从“环境抗争”到“环境治理”:转型路径与经验启示——对典型个案的扎根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5):504-511.

  谢彦君,樊友猛.身体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基于徒步游记与访谈的扎根理论分析[J].人文地理,2017,32(04):129-137.

  苏郁锋,吴能全,周翔.制度视角的创业过程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01):181-192.

  林晓珊.反思性身体技术:一项汽车与身体的扎根理论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3,28(06):144-168+244-245.

  三、缺少理论回应的新现象或特定趋势

  原有理论无法有效回应老问题时,可以通过扎根理论建构更有效的理论,求得问题的解决。社会上新出现的现象或涌现出的特定趋势,一开始往往也缺少理论回应,同样需要建构理论。扎根理论在上述问题情境下,也能派上用场。

  比如,以往企业家喜欢在幕后操作,人们往往只知道公司名称,却不知道幕后老板是谁。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主动走向前台,像董明珠直播卖货,企业老板参加电视节目等。企业家为什么这样做?体现了怎样的动机?再如,现在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化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在驱动上述企业进行这样的转型?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型?这些问题都是上述文章写作、发表时存在的新现象、新趋势,目前缺少理论回应,可以做扎根理论。

  参考范文

  黄静,张晓娟,童泽林,王新刚.消费者视角下企业家前台化行为动机的扎根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4):99-107.

  杨瑾,李蕾.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企业颠覆式创新模式——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中国科技论坛,2022,(08):89-99.

  韩杰,王德胜,杨志浩.国货品牌跨界联合的顾客契合行为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经济管理,2022,44(07):175-192.

  常亮.消费者参与共享经济的行为归因和干预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J].贵州社会科学,2017,(08):89-95.

  贾旭东,衡量.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虚拟企业供应链形成机理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24(10):95-104.

  靳代平,王新新,姚鹏.品牌粉丝因何而狂热?——基于内部人视角的扎根研究[J].管理世界,2016,(09):102-119.

  贾旭东,郝刚.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虚拟政府概念界定及组织模型构建[J].中国工业经济,2013,(08):31-43.

  王苑丞,曾要.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话语适用度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02):188-193.

  四、资料丰富且私密的微观问题

  前面一直在说,扎根理论擅长建构理论。但建构理论并不是凭空操作的,它非常依赖资料的有效获得及深入分析。这就引出了扎根理论适用的另一个问题情境——资料丰富且带有私密性的微观问题。

  “资料丰富”说的是,资料获取渠道、资料的体量及信息有效性,都可以保证。“私密”有两层含义,一是问题私密,很多时候指向幽微的人性或负面问题;二是资料很珍贵,研究人员私下经过很多努力,才让对方敞开心扉、提供资料,或者凭借私人关系才得到了资料。当然,有些资料可能是社会公开的。但公开前,同样需要相关人员私下努力、让对方开口,获得资料后还要说服各方,冲破阻挠才得以公开;“微观”指的是不研究宏观大问题,只研究个体小问题,甚至心理层面的细微问题。

  比如,官员是怎么一步步腐败的?这一问题带有私密性。腐败的官员如果自己不开口、不如实交代,资料就可能不丰富,也就难以揭示其腐化变质过程中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一旦获取了这样的资料,上述问题就十分适合做扎根研究。

  参考范文

  李少惠,成广星.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高级官员腐败演化机理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32(05):82-89

  张茜.以学术为志何以至——基于扎根理论的博士生学术志趣成长机制研究[J].江苏高教,2022,(08):84-92.

  张鹏,崔彦琛,兰月新,吴立志.基于扎根理论与词典构建的微博突发事件情感分析与舆情引导策略[J].现代情报,2019,39(03):122-131+143.

  王乐.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少年的教育环境支持分析——扎根皖北X村落的民族志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3):31-37.

  刘贝妮.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6,(08):120-127+144.

  涂阳军,蔡宁波,彭静.大学校园不公平事件的序列性心理应对模式——一项基于扎根理论与量化调查的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5,(05):56-62.

  杨晶.农村残疾女性择偶过程的扎根理论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06):73-78.

  五、兼具个体性与公共性的互动问题

  扎根理论的提出,深受符号互动论的影响。后者主张,事物对个体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外界的互动。受其影响,扎根理论也关注互动问题。“个体与外界的互动”说到底,指的个体性与公共性。因此,纳入扎根理论研究视野的互动问题,特指兼具公共性与个体性兼备的互动问题。这里的“互动”,可以是个体与现实的互动,也可以是个体与网络的虚拟互动,还可以是一方的所作所为波及其他各方,产生特定的社会影响。

  比如,管理者应急决策。这类决策,首先是指管理者个体做了一个决定,因而带有个体性。另一方面,它还涉及管理者个体与被决策对象的互动,以及该决策事项所涉人群之间的互动,特别是相关人群对最终决策结果的反应。应急决策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波及很大的社会面,因而带有公共性。扎根理论可以兼顾微观和宏观,适合研究兼具个体性与公共性的问题。

  参考范文

  曹蓉,夏德雨,朱序.基于扎根理论的管理者应急决策模式构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03):113-118.

  李方安,陈向明.大学教师对“好老师”之理解的实践推理——一项扎根理论研究的过程及其反思[J].教育学报,2016,12(02):58-70

  解涛,肖璐.高校知识溢出与农村知识化: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4):127-131.

  刘军,赵朋,苏方国.基于扎根理论的深圳金融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2(03):130-135.

  赵红丹,彭正龙.基于扎根理论的强制性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03):132-139.

  张馨元,张强,韩剑磊,童茜.民宿与在地社区的互动与共生——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22,37(03):50-59.

  罗建国,谢芷薇,莫丽荣.导生交往模式与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03):15-20.

  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经验问题

  扎根理论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研究回馈于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日常生活中能不能发现问题,依赖于研究者的生活经验和学术敏感。“将研究回馈于日常生活的解决中”则意味着提出对策建议,把经验内化。因此,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经验问题,具有鲜明的生活化特征,它构成了扎根理论适用的又一问题情境。

  比如,我们对“医患冲突”并不感到陌生,因为经常听说甚至亲眼目睹这类冲突。凭借生活经验,如果能从“医患冲突”中想到“识别其演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这就是从生活中发现学术问题。而分析完演化升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这就是将研究回馈于日常问题的解决中,也就是“回到生活中”,用相关经验缓解医患冲突,甚至避免医患冲突。

  参考范文

  王昊,熊国强,陈菊红.基于扎根理论的医患冲突演化升级的影响因素辨识[J].预测,2017,36(04):15-21.

  薛静,洪杰文.负累下的隐退性“自救”:基于扎根理论的青年用户社交媒体倦怠行为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2,(08):70-83.

  张敬伟,裴雪婷,李志刚,沈景全.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创业者的资源拼凑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9):49-56+111.

  徐孝婷,程刚,周瑛,李文睿.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查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2017,35(09):109-116.

  杜恒波,张同全,魏莹莹.城市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6,(03):83-90.

  牛江宁,高雅.基于扎根理论的产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6,(02):137-143.

  杨磊.资源、支持与适应: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样本的扎根理论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2):122-129.

  闫静,李树民.基于扎根理论的顾客间互动影响因素研究——以团队游客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5(06):131-136.

  沈璐,庄贵军,郭茹.复杂型购买行为模式下的在线购买意愿:以网购汽车为例的网络论坛扎根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09):221-230.

  卢凤,许定远,刘电芝,朱传林.青年夫妻冲突应对方式性别差异的扎根理论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01):109-117.

  七、研究述评与方法应用类问题

  这一条说的问题情境指的是,把扎根理论作为综述研究的一种方法,或者把“扎根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扎根理论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存在的问题。综述研究涉及大量原始文本,要对这么多原始资料进行分类、系统分析,就可以引入扎根理论。至于把“扎根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其实就是做方法本体研究。围绕扎根理论在各学科中的实际应用,指出该方法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得出建设性观点。

  参考范文

  蔡礼彬,宋莉.旅游者幸福感研究述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J].旅游学刊,2020,35(05):52-63.

  林志义,杨海晨.扎根理论在我国体育学研究中的运用情况与问题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02):182-190.

  朱德全,曹渡帆.教育研究中扎根理论的价值本真与方法祛魅[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1):67-76.

  贾旭东,衡量.扎根理论的“丛林”、过往与进路[J].科研管理,2020,41(05):151-163.

  吴肃然,李名荟.扎根理论的历史与逻辑[J].社会学研究,2020,35(02):75-98+243.

  陶庆,牛潇蒙.回归“文化”“人”与重塑扎根理论(ET)——从缅甸高地到霍桑实验的“寻根”路径[J].学术月刊,2019,51(07):76-90.

  王念祖.扎根理论三阶段编码对主题词提取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8,37(05):74-81.

  石岩,霍炫伊.我国体育领域扎根理论研究质量系统评价及其控制[J].体育科学,2021,41(07):67-78.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归纳总结的适合扎根研究的7种问题情境。不过,这7种问题情境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一些问题情境,可能彼此之间存在相通之处。作为质性研究的典型代表,扎根理论并非完美无缺。但是,我们写论文选择扎根理论,自然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这就需要对照具体的问题情境,考虑扎根理论与自己文章的匹配度与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