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以什么为例类论文三种写作框架

时间:2023-03-20 22:06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分析他人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我们也能从中获益。“以......为例”这类文章就是对这句俗语的总结、延伸。但是,大部分作者在写这类文章时,经常出现一个问题,即框架结构不合理,导致论文整体结构混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2021-2022年《比较教育研究》已刊的三百多篇论文中,选取了其中八篇作为样本,并从中总结出了“以......为例”这类论文的三种写作框架,供大家参考。

  一、前言-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培养目标、组织模式(包括内部与外部))-研究对象的实践策略-策略归因

  范文《美国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探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学院为例》就运用了这一框架结构,这一框架结构可以简称为“现状-原因”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需要作者首先在前言中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因等,之后便开始分析某一研究对象的现状,即培养目标、组织内部运行模式、外部组织架构等,然后开始论述具体的实践策略,即针对实践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对研究对象培养实践的分析之上,通过对策略的归因分析探究研究问题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对该篇范文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框架,并对其进行参考、借鉴。分析内容如下:从题目《美国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探究——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荣誉学院为例》可知,作者的研究问题为“美国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探究”。在前言中,作者通过文献梳理,推导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即“通过个案演绎的‘现状-原因’视角,从培养目标、组织模式与培养过程等维度探究美国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实践策略,并通过策略归因的分析映射美国荣誉学院培养本科拔尖人才的有益经验”。随后,作者又开始论述该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包括培养目标(高标准与多向度全面塑造)、组织内部运行模式(学术与教学秩序融合的书院制)、外部组织架构(与专业学院跨学科合作)。之后,作者开始论述该研究对象的实践策略,即招生与筛选(多层、开放的录取和分流机制)、课程设置(混合型荣誉课程、跨学科与分阶梯设置)、教学方式(寓教于研、协作式与情境式的集合)。最后,通过上述研究现状和研究策略的分析,作者得出了“美国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策略归因”,即“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对现代精英教育的坚守”“师生协作与同伴引领,构建师生共同体的拔尖人才培养高地”“打破‘高地’的特区边界,以院系合作实现资源的外溢效应”,借此探究出了美国本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意义。

  该框架适用于作者对某一特定案例比较了解,且比较好获取数据资料的文章,只要能够找到这些资料,写起来难度就比较低。

  二、前言-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实施逻辑(实施过程中的理论逻辑和行动逻辑)-影响/挑战/结论

  范文《教育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防治——基于美国联邦“教育隐私计划”的分析》、《优质师资赋能乡村教育——俄罗斯“泽姆斯基教师”计划多维审思》、《加拿大“生态学校计划”:理念、框架与实践特色——以安大略省为例》和《职前教师实习的三方指导模式研究——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小学职前教师培养项目为例》均符合这一框架结构。这一框架首先应在前言中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之后开始分析这一研究问题的理论基础,这里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指核心理念的具体内涵;当然,也可以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包括现实背景、内在动因、外在动因等。分析完上述客观条件,接着再进行实施逻辑的分析,比如实施过程中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理论逻辑,以及技术保障、评估机制等行动逻辑等。以上分析均是为后面深入分析影响和挑战进行铺垫。最后,对前文的分析内容进行总结。

  以《优质师资赋能乡村教育——俄罗斯“泽姆斯基教师”计划多维审思》为例,通过题目可知,该篇文章是以俄罗斯“泽姆斯基教师”计划为例,分析“优质师资如何赋能乡村教育”这一问题。作者在前言中推导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即“本文通过探究‘泽姆斯基教师’计划的出台背景、政策部署、行动逻辑及实施影响,以期为解决乡村教师‘选、用、留’等难题提供借鉴,为助力优质师资赋能乡村教育汲取经验”。之后开始论述俄罗斯“泽姆斯基教师”计划出台的背景,作者分为了三部分进行论述,包括“弥补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迫切要求”“把握乡村学校发展前景的内在驱动”“‘泽姆斯基医生’等类似计划的经验借鉴”。接着,又开始分析计划实施的逻辑,即政策部署和行动逻辑两部分,政策部署包括“透明式申报:‘泽姆斯基教师’计划执行程序”“竞聘法上岗:‘泽姆斯基教师’计划选拔方式”“大额度激励:‘泽姆斯基教师’计划奖励方案”“大额度激励:‘泽姆斯基教师’计划奖励方案”;行动逻辑包括“‘下得去’:以信息公开实现乡村教师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留得住’:以改善体验激发乡村教师内外驱动力的协同作用”“‘教得好’:以合作共生助推乡村教育与优质师资的双向赋能”。随后,开始论述这一计划带来的影响,包括“‘泽姆斯基教师’计划成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机遇”“‘泽姆斯基教师’计划成为促进乡村学校发展的跳板”“‘泽姆斯基教师’计划成为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抓手”三条。最后,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在这一框架的运用过程中,该篇文章的作者主要是先分析了特定研究对象的理论基础或者时代背景,之后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的理论逻辑和行动逻辑,然后结合案例深入分析了这一案例可能带来的影响或挑战。

  这一框架适用于作者主要是想深入分析某一/某些事件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对我们产生一些深入思考的文章。当然,大部分文章分析的是成功的经验。这类文章不仅需要我们找到某一/某些事件的外部动因,而且需要找到这些事件的内部动因,所以需要我们分析地非常深入,更加考察我们的分析能力,所以操作难度有点高。

  三、前言/提出问题-现象呈现-多样本/多主体之间的异同点分析-结论与讨论/成效与展望

  范文《韩国高校“职业生涯体验学期制”实施现状与特点——以亚洲大学等五所高校为例》、《以程序规制推进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改革——基于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考察》和《美国本科招生标准化考试的公平性危机——以加州大学停用SAT、ACT为例》适用于这一框架结构。若想运用这一框架,作者同样需要在前言中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随后对研究问题的表面现象进行分类呈现,呈现出来后,便可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分析其价值取向等,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它们先进的经验。

  以《以程序规制推进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改革——基于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考察》为例,通过题目可知,该篇文章主要是分析“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是如何通过程序规制推进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改革的”。作者首先在前言中推导出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即“本文选取了在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程序方面具有典型性与特殊性的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三国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程序的特征及其成因,理解教育政策借鉴与传播的策略和路径,从而为推进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改革提供不同的实践依据和阐释视角”。之后开始对“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程序进行图景呈现”,包括“成立评审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审查”“博士候选人答辩”三个方面。上面只是浅层次的现象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了“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程序的特征”,也即各国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程序的生成逻辑,即“英国:强调程序连贯性,关注对博士候选人的综合评定”“澳大利亚:注重外部审查,审查过程以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为核心”“挪威:采用公开审查,重视外界对博士候选人的认可”。最后得出,我们需要“借国际经验改进客观规制,以正义原则推进主观建制”的结论。

  这一框架适用于作者的研究对象有多个,且研究对象之间有共性的文章,作者可以在对它们的表层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其中,总结它们的经验和教训。这类文章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样本数量,并能够找到各样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做到以上两点,操作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四、结语

  “以......为例”的文章,看起来容易,但是写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可以借鉴“前言-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培养目标、组织模式(包括内部与外部))-研究对象的实践策略-策略归因”、“前言-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实施逻辑(实施过程中的理论逻辑和行动逻辑)-影响/挑战/结论”、“前言/提出问题-现象呈现-多样本/多主体之间的异同点分析-结论与讨论/成效与展望”三种框架结构,展开正文部分的写作。